看到网上一些媒体解读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解读的乱七八糟的,实在忍不了了,大致的说下具体的理论内容是什么。
从诺贝尔奖官方公布的原文翻译是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 和 彼得·霍伊特(Peter Howitt)这三位经济学家, 表彰他们“解释了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
实际上这个奖表彰的内容是和去年的经济学奖相对应的。
去年说的是“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今年谈的是“为什么人类的经济增长能成功”。
这里面乔尔·莫基尔的理论更多的偏向社会科学方面,侧重史料方面的整理和分析,告诉大家人类能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只有约200年的时间,或者说为什么工业革命和现代经济增长发端于18世纪的欧洲,而不是其他时间和其他地方。
通过他的研究发现了在人类文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停滞而非增长才是文明的主流。
古代所有的重要发明,无论是轮子、造纸或印刷、风车,只是曾短暂地提升生产力水平, 但很快归于沉寂,在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欧亚人类都无法接力或持续地推动经济繁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直到两百年前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蒸汽机和纺织厂,更开启了一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良性循环,让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轨道,让这200年人类所创造的财富和科技的发展远超前几千年的总和。
国内的解释往往是厚积薄发或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等。
而莫基尔的研究则认为这是源于哲学的解放,开始突破神学唯心束缚回归到科学唯物主义。而起因则是亨利八世一门心思想离婚搞起了宗教改革以及穆斯林拿下君士坦丁堡逼着欧洲人不得不开始大航海时代,再加上黑死病的流行,这一切让人类开始首先否定了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这一原本不容质疑的理论。
接着人们才开始考虑如果不是上帝安排的那会是什么?也就是“why” 而不只是“how"。
随着思想的开放减少了守旧势力的阻碍,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创造了一个鼓励人们拥抱变革的社会环境,于是“know-why”开始支撑“know-how”,科学革命与工艺实践开始融合,形成“知识的正反馈回路”, 技术不再是昙花一现而成为接力赛般的持续演进。这种基于科学理解的知识体系使得技术创新不再是零星的偶然事件, 而成为一个可以不断迭代、自我延续的过程,而资本又放大和加速了这一行程。
而阿吉翁和霍维特则从微观机制用数学方法去揭示了人类科技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如何运转,将熊彼特增长模型“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理念具体化和形式化,即开放的、支持变革的社会环境下,企业家为了利润不断尝试创新以取代现有领先者, 每次成功的创新使产品质量上一个台阶,旧产品退出市场,整体生产率提高。这个“质量台阶”模型解释了为什么微观层面的利益冲突能孕育宏观层面的增长——创新既“创造”新机会,也“毁灭”旧秩序, 经济在这种不停的新陈代谢中保持活力。
这个理论能够获奖的原因或重要性如诺奖委员会所说:
“我们不能把经济增长视作理所当然。我们需要记住两百年前的那次转折——它提醒我们, 繁荣并非自动延续,而需要精心维护科学探索、开放创新、包容变革的社会生态系统。”
这个理论也支持我在文科的重要性这篇文章中所说的观点:自然科学水平决定人类的下限,而社会科学水平决定了人类的上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