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突然给中方定下48小时回应期,要求中国航司禁止飞越俄罗斯领空,这道 “最后通牒” 背后藏着怎样的霸权逻辑?
![]()
美国总统特朗普
据观察者网报道,美国当地时间10月9日,特朗普政府通过交通部发布拟议命令,威胁禁止中国航班在中美航线中飞越俄罗斯领空,限定两天内回应这道命令,否则最终措施将于11月生效。
这并非美方首次拿航线做文章,早在2023年中美航班谈判中,美方就将 “禁飞俄领空” 与 “增加航班” 捆绑,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如今从 “谈判筹码” 升级为 “行政命令威胁”,暴露的正是其强权凌驾市场的一贯作风。
众所周知,俄乌冲突后,美方率先禁止俄航司飞越美国领空,俄罗斯随即反制,导致美航司不得不绕行北极或太平洋,燃油成本大幅增加。
这本是美俄博弈的产物,却被美方歪曲为 “中国航司的竞争优势”,要求中方为此买单。
![]()
中美航班
从现实角度来看,美方炒作的 “竞争失衡” 压根经不起推敲。
中国航司可以飞越俄领空,并非 “特殊待遇”,而是基于中俄正常的航权协议,且完全符合《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基本原则。
反观美航司的困境,根源在于美国对俄的极端制裁政策,与中方无关。
欧洲航司的遭遇更能戳破谎言,2024年,波兰航空多家欧洲航司因绕飞俄领空导致成本攀升,相继停飞中欧航线,却提出 “中国航司也该禁飞” 的荒谬主张。
这些欧洲航司的困境与美航司如出一辙,均是自身所在阵营对俄制裁的连锁反应,却都将矛头指向中国航司,暴露了其不愿正视自身问题的逃避心态。
说到底,他们将自身经营问题归咎于 “竞争不公”,不过是掩盖短板的借口。
![]()
特朗普和普京
而从根源上来看,美方此次发难,绝非单纯的航空市场纠纷,而是暗藏地缘政治算计。
俄乌冲突持续至今,美国始终试图逼中国放弃中立立场,而俄领空航线成为其施压的抓手。
除此之外,美方更深层的意图,是想削弱中俄务实合作的纽带。
要知道,俄领空航线不仅是航空通道,更是中俄在能源、贸易等领域协作的配套设施。
美国前国务卿曾直言 “要打断中俄非军事领域联动”,此次航线限制正是这一思路的延续。
这种算计已形成联动效应,美欧在这一问题上的协同动作,显示出西方试图构建 “制裁统一战线”,逼迫中国在国际格局中选边站。
![]()
美欧在地缘问题上的协同动作
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政府近期一面宣称 “愿与俄方恢复对话”,一面在航空领域加码施压,形成 “软硬兼施” 的策略。
这种看似矛盾的举动,本质是想通过在非核心议题上施压,换取中方在其他地缘问题上的让步。
从2023年的谈判筹码到2025年的48小时通牒,美方的手段不断升级,但核心逻辑从未改变:
用霸权打破市场规律,用地缘绑架民生需求。
中国航司使用俄领空是合法权利,中美航线的本质是服务两国人民交往。
正如中国外交部此前所言,增加直航是中美高层达成的共识,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
![]()
中美关系
若美方执意推进禁令,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不仅美国航司需承受的绕行成本不会消失,美国旅游业更可能失去中国游客红利。
这场以 “公平” 为名的霸权闹剧,最终只会让美国付出更大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