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季向冬季的过渡。民间有谚语“早霜降湿漉漉,晚霜降凉飕飕”,形象地描述了霜降早晚对气候的影响。2025年的霜降节气落在10月23日,那么今年究竟是早霜降还是晚霜降呢?
![]()
一、霜降的时间划分
霜降通常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到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10度。由于地球公转的微小差异,霜降的具体时间每年略有不同。民间对“早霜降”和“晚霜降”的判断主要有两种标准:
1. **以农历日期为准**:如果霜降出现在农历九月上旬,则被认为是“早霜降”;若在九月中下旬,则为“晚霜降”。2025年的霜降(10月23日)对应农历九月十二,属于中旬,因此按此标准属于“不早不晚”。
2. **以公历日期为准**:霜降通常在10月23日或24日,若早于23日则为“早霜降”,晚于24日则为“晚霜降”。2025年的霜降正好是10月23日,因此也属于“正常时间”。
综合来看,今年的霜降既不算早也不算晚,处于中间时段。
![]()
二、霜降的气候特点
霜降时节,冷空气活动频繁,昼夜温差加大,北方地区可能出现初霜,南方则逐渐进入深秋。民间谚语“早霜降湿漉漉,晚霜降凉飕飕”反映了不同时间霜降对天气的影响:
- **早霜降**:如果霜降较早(如农历九月初),往往意味着冷空气南下较慢,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因此“湿漉漉”。
- **晚霜降**:如果霜降较晚(如农历九月下旬),冷空气南下迅速,天气干燥,风力增强,体感更冷,因此“凉飕飕”。
今年霜降时间居中,预计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将呈现“昼夜温差大、降水减少、空气干燥”的特点,北方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初霜,而南方仍以秋高气爽为主。
![]()
三、霜降的农事影响
霜降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晚熟作物和果蔬的收获:
1. **北方地区**:霜降后,冬小麦进入关键生长期,需注意防冻害;晚收的玉米、大豆等作物需抓紧收割,避免霜冻影响品质。
2. **南方地区**:晚稻进入成熟期,需防范寒露风;柑橘、甘蔗等经济作物需加强防寒措施。
3. **蔬菜种植**:霜降后,露天蔬菜易受霜冻,需及时覆盖或移入大棚,而白菜、萝卜等耐寒作物则可继续生长。
今年的霜降时间适中,农民朋友可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确保丰收。
四、霜降的养生建议
霜降时节,天气渐寒,养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
1. **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脚部、腹部和颈部的保暖,避免受凉引发关节疼痛或呼吸道疾病。
2. **饮食调养**:宜多吃温补食物,如羊肉、牛肉、山药、红枣等,少吃生冷食物,以防脾胃受寒。
3. **适度运动**:可选择慢跑、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抵抗力,但避免过度出汗导致阳气外泄。
4. **调节情绪**:秋季易生悲凉之感,可通过读书、听音乐等方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五、霜降的文化习俗
霜降不仅是气候变化的标志,也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1. **吃柿子**:民间有“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说法,认为此时节的柿子营养丰富,能润肺止咳。
2. **赏红叶**:霜降后,枫叶、银杏等树木叶片变红变黄,正是赏秋的好时节。
3. **进补习俗**:许多地方有霜降进补的传统,如煲汤、炖肉等,以储备能量应对寒冬。
![]()
六、2025年霜降天气展望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霜降期间,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低,北方部分地区可能有弱冷空气活动,但出现极端低温的可能性较低。南方地区则以晴好天气为主,适合秋收秋种。
结语
“早霜降湿漉漉,晚霜降凉飕飕”,2025年的霜降时间居中,既不会过于潮湿,也不会异常干冷。此时节,我们既要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活与农事,也要顺应自然规律,注重养生保健,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好准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