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古剑文物只有一斤多的时候,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不是说古人能举着几十上百斤的武器,万军丛中砍上一天嘛,咋这么轻?
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重82斤!李元霸的一对金锤更是夸张,有800斤之重。
但这些故事经由说书先生和文学作品渲染,现实情况完全不同。
![]()
影视剧配图
史学家陈寿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关羽斩颜良,用的只是一个“刺”字,明显是长矛一类兵器的用法。
也就是说,和《三国演义》里大刀斩杀关系不大。事实上,青龙偃月刀这种造型的兵器,要到宋代以后才出现,三国时期还没影儿呢。
类似的,李元霸纯粹是《说唐》等小说虚构的人物。倒是《南史·羊侃传》里记载过一件夸张的“折树槊”,长近六米,重约720斤,
羊侃舞动时,围观者爬树观看竟把树压折了,因此得名。不过这段历史估计也有夸张的成分。
![]()
古时候的各种“大力士”,即便记载属实,也属于极其特殊的仪式或炫技,肯定不会是战场的常态。
那么考古出土的文物,古代兵器的真实重量是多少呢?
举几个例子:湖北省江陵县雨台山的楚墓,出土一把战国时期的青铜矛,全长不到18厘米,重量仅94克,哪怕加上柄也不会太夸张。
河北涿州汉墓出土的一件汉代的环首铁刀,长度接近一米,重量也不过1.5公斤左右。
![]()
国家博物馆罕见的“三戈青铜戟”
古代这些青铜戈头大部分都是200克左右,要是三个戈头再加上其他金属部件,总共也就1300克左右。
安徽省博物院还有一件宋代古锏,全长96.5厘米,重3.6公斤,这已经算是重量级的短兵器了。
就连号称“天生神力”的吴三桂,他墓中出土的随身大刀,实测也只有12斤,根本不是史书中夸张的“50斤”。
所以,这些冰冷的数字告诉我们,古代实战兵器的设计,核心是轻便、灵活、高效。太重的话行动不便,还没举起来就被人砍了。
![]()
吴三桂大刀 来源昆明金殿
那么,古代武将的力气和训练就完全是虚构的咯?
当然不是,虽然他们用的兵器没传说中那么重,但其强度依然远超常人。
首先是重量换算不一样,之前说过古代一斤是16两,也不是500克,而是各个朝代都不同,年代越早“一斤”就越轻(唐代之前都比较轻)。就像典韦那“八十斤”的双戟,按现在的标准大概在35斤左右。
还有力量训练讲究实用性,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记载,他要求士兵平时训练要扛着300斤重的铁人,往返步行一里地。
这是军事训练,不太可能是虚构,就好比现代运动员平时进行大重量训练,但实战的时候却相对轻巧,这是一种训练方法。
![]()
永乐宝剑 现藏于英国皇家军械局博物馆
哪怕不用于实战,只是用来彰显身份的兵器,也不会太重。比如永乐宝剑,镶金镶宝石极尽奢华,全长103.5厘米,剑重1.3公斤,含剑鞘为也才2公斤。
这才正常嘛,谁愿意天天扛着几十斤的宝剑,到处晃悠啊?
那种举着超大兵器,从早砍到晚的场景,基本只存在于影视小说当中。真实的古代战场,智慧、技巧以及很重要的士气,比纯粹的力量更重要。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古代武器虽不讲究重,但个人武力往往也能改变战场局势,比如那位千古楚霸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