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1日,太原一位食管癌患者在家门口迎来了一场生命转机——太原市人民医院特聘专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李斌主任为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
这是一次跨越千里的生命之约。患者曾专程赴沪求医,李斌主任接诊后,在全面评估病情后,明确其具备手术指征,不仅为她制定了科学的手术方案,更主动告知:“我定期在太原出诊,可以在太原为你手术。”一句承诺,让“专家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成了现实。
手术台上,挑战不小。因患者曾接受化疗,组织粘连重、渗出多,淋巴结结构模糊,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每一步操作都考验着主刀医生的技术与定力。李斌主任凭借精湛技艺,在黏连的组织中精准剥离病灶、彻底清扫淋巴结,在团队无缝配合下,肿瘤被完整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已能下床活动。
每一台高难度手术的背后,都是一个团队在保驾护航。手术麻醉科团队在术前做了充分的麻醉评估,术中实施精准循环管理与肺保护通气,为手术筑起一道“隐形生命线”。这也充分印证了手术麻醉科已具备配合国内顶级专家完成四级高难度手术的卓越综合能力。
李斌主任此次亲临手术,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临床技术示范,更是一次“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德医风生动展现。他以“技术下沉”结合“主动服务”的模式,把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手术技艺带到了太原,彰显了名医大家的社会担当,极大提升了太原市人民医院在疑难胸部肿瘤领域的诊疗信心,让优质的医疗资源真正惠及太原百姓。
他们坚信,随着与国内顶级专家合作的不断深入,必将让更多的患者看到:那些过去需要奔波千里才能求治的疑难重症,如今在家门口就有了一流的解决方案。优质医疗资源正在跨越山河,有温度地来到大家身边。
![]()
食管癌的早期表现
吞咽哽噎感:进食时感觉食物通过缓慢或有短暂停滞,出现哽噎感觉,尤其是吃干硬食物如烙饼、馒头、红薯时明显,食管内好像有气体阻挡一样,常被误认为“咽炎”或“吃饭太快”。不经治疗可自行消失,隔一段时间又再次出现,频率逐渐增加,程度日渐加重。
胸骨后疼痛或烧灼感:进食时胸骨后闷胀不适、隐痛、刺痛,多在下咽食物时出现,可能与肿瘤刺激及食管黏膜糜烂溃疡或痉挛有关。病变在食管中上段时,疼痛在胸骨后,病变在下段时,疼痛在剑突下或上腹部,易与胃炎混淆。开始症状轻微、发作时间短,之后反复出现和加重。部分患者误以为是“胃食管反流”或“心脏病”,但症状与进食关联性强。
食管内异物感:吞咽时胸骨后(食管走行区域)有异物贴附感,吐不出、咽不下的感觉,空咽时也可能出现。
咽喉干燥与紧缩感:有部分患者出现咽部或颈部发干发紧,吞咽不利,有时伴有咽部轻微疼痛。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通常较隐匿,容易被忽视,但及时发现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食管癌越早发现,治愈的可能性越大,要时刻关注自身健康,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及时排查,及时治疗!
专家介绍
![]()
李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食管亚专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青年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秘书;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食管工作组副组长;中华消化外科菁英会食管组成员;第二届金山茶花计划食管癌领域杰出贡献;多伦多总院访问学者;2018年Thoracic Surgery Training Fellowship(AATS);2021年卓越外科临床研究重点项目。
擅长治疗:食管癌的规范化外科治疗及综合治疗,肺结节筛查、肺肿瘤的规范化外科治疗和综合治疗。
(责编 黄晶 通讯员 史新燕 魏勇 助编 曹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