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当银发医者与“养有所医”相遇

0
分享至

55岁至65岁,对于一名医生而言,仍是事业的黄金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医生往往兼具扎实的理论根基与深厚的临床积淀。近日,记者探访发现,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一批银发医者“退而不休”,转而投身医养结合这个迫切需要专业人才的领域,开启了职业生涯的“后半程”。



从治病到医心:

主任医师的“二次出征”

两年前,牛秀茹主任医师从北京市隆福医院康复医学科退休。对于许多人而言,退休意味着含饴弄孙或游山玩水的开始,但她的选择却截然不同:她接受了医院的返聘,每周两三天在医院本部出诊,同时将工作轨迹延伸至医院北苑院区——东城区汇晨老年公寓,按需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支持。

“退休那年刚55岁,我想,30多年的专业积淀尚有施展空间。”在牛秀茹看来,凭借内科出身和多年的康复医学实践,足以胜任医养结合工作。“而且,自己也步入老年,更能设身处地为老人们着想。”牛秀茹说。

在医院,牛秀茹面对的是病情各异的患者;而在老年公寓,她的工作节奏明显放缓。这里的老年人多处于慢性病稳定期,用她的话讲,病情“没有那么复杂和严重”,从技术上来说她是“向下兼容”。

“略有挑战的是,有的高龄老年人表达能力受限,部分还患有认知障碍,需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牛秀茹告诉记者,在这里,她需要透过老人一个细微的蹙眉、一次不经意的蜷缩、一句含糊不清的呓语,甚至是抵触吃药、检查的执拗情绪,去拼凑出背后真实的健康状况与心理诉求。

一位因被家人送来老年公寓而拒不配合治疗的老人,令年轻医生无不犯难。牛秀茹搬了张椅子,坐在老人身边。牛秀茹没有谈论病情,而是从窗外的天气聊起,再逐渐引向老人可能熟悉的往事。老人逐渐敞开心扉,开始断断续续地讲述自己的落寞和不安。牛秀茹开导老人——机构养老是家庭养老的有益补充,有医务人员相伴,晚年生活更多一份健康保障。“聊开了,他把心里话讲出来,后续治疗就迎刃而解了。”牛秀茹如是说。

一次次见证生命韧性的极大慰藉,支撑牛秀茹“退而不休”的信念。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骨折需要置换髋关节,但因年事已高,伴有多种基础病。多家医院经评估都认为他“手术风险高”,建议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意味着,他余生或与床榻为伴,随之而来的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将剥夺他的生活质量与尊严。

牛秀茹基于多年的临床经验,并未接受这一“判决”。她综合评估老人的心肺功能、营养状况和精神意志,判断其身体状况尚可,有耐受手术的可能。于是,她主动与医院骨科联系,并反复与老人家属沟通,分析手术的利弊与保守治疗的长期风险。最终,她说服了各方,老人接受了手术。术后,牛秀茹又为老人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从床上的被动运动,到借助助行器艰难迈出的第一步,她与康复治疗师紧密配合,不断鼓励老人。

“康复效果远超预期!老人转回老年公寓后,先是实现了生活自理,之后身体机能恢复了八九成,最终重返家庭生活。”提及此,牛秀茹语含自豪。

养老院里的“定心丸”:

全天候的健康守门人

比牛秀茹年长几岁的魏清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出了类似的选择,只不过,他入职的是一家内设医务室的养老机构。

2018年,魏清濯从山东省德州市一家二级医院退休后来京陪伴在此安家的女儿。然而,忙碌了一辈子的他,很快发现清闲的日子并非想象中那般惬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招聘平台上看到养老机构在招全职医生,心中一动。“既能发挥专长,也能给家里添份收入,一举两得。”魏清濯说。

在入职一家养老机构并积累了两年经验后,魏清濯为更方便照顾家庭,选择“跳槽”到离家更近的西城区德胜老年公寓。这家隶属于北京首开寸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规划有114张床位。凭借此前的养老机构工作经验,魏清濯很快通过面试,成为了这里不可或缺的健康守门人。

“养老机构不能没有医生。”德胜老年公寓院长兰丽娟深有感触地说,“医生每日查房,通过观察入住老人的症状变化,可预判潜在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在老人深夜突发脑梗死或清晨跌倒骨折时,没有医生进行初步判断与应急处置,风险极大。”

目前,这家老年公寓收住了96位老人,其中七成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魏清濯每天晨间雷打不动地巡诊,从2楼到5楼逐一看望老人,诊查身体状况,检查皮肤状态……一圈转下来,需要一个半小时,计步软件上的步数轻松破万。

“巡诊后要写医嘱、作记录,午休后要进行第二轮巡诊,处理一些临时状况,晚上六点半下班。”魏清濯细数着他一天的工作安排。下班后,他依然保持手机畅通,随时准备通过视频连线指导夜班护士处置突发情况。

对体力的考验仅是一方面。“在医院,是患者来找医生;在这里,是医生追着患者家属。”魏清濯坦言,与患者家属沟通是最耗费心力的部分。当入住老人出现发烧等异常情况时,他不仅要迅速作出专业判断——是就地观察还是立即送医,更要讲究方式方法地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有时,患者家属认为老人病情不重,希望再观察看看;而医生则从专业角度判断,建议立即送医。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常常需要反复磨合。

“决定权在患者家属手里,但我们的责任是把所有可能的风险点都清晰地告知他们,帮助他们做出最有利的选择。”魏清濯说。

“魏医生在场,本身就是一颗‘定心丸’。”兰丽娟直言,“患者家属看到这个年纪的医生,心里就先踏实三分。”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配备全职医生并非易事

北京首开寸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拥有12家养老机构,权衡工作强度与用工成本后,为每100张床位配备一名全职医生是标准模式。然而,填补这一个岗位却并非易事。

“我们最理想的人选是40至50岁的中青年医生,他们既有成熟的经验,又有充沛的精力。”该公司运营副总经理郝永静补充,但现实中,这类医学人才往往更倾向于留在公立医院或选择薪资更高的民营医院。再年轻一些的医生,又难以适应养老机构的工作节奏和氛围。有的医生觉得每天两轮巡诊很枯燥,缺乏技术挑战性,面对失能失智老年人也需要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就导致养老机构有时3个月就要更换一次医生,影响服务的连续性和体验感。”郝永静说。

近年来,郝永静逐渐将目光转向退休医务人员。在该公司的医生岗位上,像魏清濯这样的退休医务人员占一半以上,已成为绝对主力。“在岗位要求上,我们对医生的专业职称、原医院级别不设限制,更看重的是应聘者能否应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慢性病管理。”郝永静说。

虽门槛不高,有意者却并不多。“一名医生的招聘周期通常在一个月左右。”郝永静解释,不同于医疗机构开办的养老机构,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得以返聘本院退休医务人员,从而扩充医养结合人才队伍,仅内设医务室的养老机构只能依靠社会招聘。而且,在医办养型医养结合机构,同事间可以轮班替岗;但在仅内设医务室的养老机构,医务室通常仅配备一名医生,他需要负责全天候的健康保障,工作时间长且弹性不足,这令许多应聘者望而却步。

确如郝永静所言。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养老行业协会曾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养老服务人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服务人才日均工作时间偏长,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受访者仅占7%。

“我们这个年纪,身体虽无大碍,但多少有点小毛病,颈椎、腰椎也经不起长时间的连轴转,灵活排班非常重要。”牛秀茹道出了许多银发医者的心声。

除工作模式外,薪资待遇也是养老机构“招医生难、留医生难”的制约因素之一。记者采访得知,北京养老机构一名全职医生的月薪普遍在八九千元左右,这对于多数处于“微利”状态的养老机构而言,已是不小的负担。以魏清濯为例,算上全勤奖和工龄补贴,他目前的月薪是9000多元。“收入不算丰厚。”魏清濯补充,“但骑车仅十来分钟的通勤便利以及和谐的工作氛围比较吸引我。”

银发医者的价值重塑:

一座亟待挖掘的“富矿”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多次发文,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与此同时,多个省份相继推出针对性举措。比如,辽宁省支持退休医生、护士到养老服务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执业或提供技术指导与技能培训,并要求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薪酬分配制度;云南省推出“银龄医师”行动计划,加大退休医疗卫生人才引进支持力度,允许他们在省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并相应提供住所安排、健康体检等配套福利。

“以退休医生为代表的退休医务人员是医养结合事业发展中一座亟待深入挖掘的‘富矿’,他们以专业素养和与服务对象年龄相仿的‘生命共情’,驱动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袁涛研究员认为,更科学地引导退休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关键在于实施分层分类的引导策略,从粗放式吸纳转向精细化配置,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政策着力点不应仅放在容易被大医院返聘的专家,而应更多关注来自二级及以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且有意愿的退休医生、药师、护士。”

“二级医院退休医生适合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上门巡诊等医疗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退休护士适合参与健康档案管理等辅助支持型工作,成为连接老年人日常照护与专业医疗的关键纽带。”袁涛说。

曾多次参与“银龄行动”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王宁宇教授,在看好退休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的同时,也表达了担忧。“其短期内确能缓解机构用人压力,提升机构专业医疗照护水平,增强机构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让退休医生长期承担与年轻医生同等强度的坐班诊疗,并不现实。即使入住老年人多处于慢性病稳定期,但突发急症的风险始终存在,对于退休医生而言,每月哪怕只经历一次急救,都可能造成身心过度负荷。”

王宁宇认为,面对这一潜在挑战,需要强化对退休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关注其身心健康,也需要预先思考今后退休医务人员的角色定位——是将其作为填补岗位空缺的“人力补充”,还是将其逐步转化为提升机构整体医疗水平的“智慧资产”?

“未来,应当推动退休医务人员实现角色转型,从临床一线的‘操作者’转变为医疗管理的‘指导者’,发挥其经验优势,以医学顾问或医疗总监的身份,从事制度建设、质量管控、人才培养等更具战略价值的工作。”王宁宇说。

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创办16年的居家护理服务机构,正积极践行这一发展路径。“在聘用退休医务人员时,我们并不主要寄希望于他们直接参与医疗服务,而是着重引导他们主导标准化医疗管理体系的构建、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制度的完善,并通过‘传帮带’机制指导年轻医务人员提升专业能力,同时为疑难病例的转诊决策提供专业支持。”慈爱嘉康养服务总监杨林表示,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医疗服务质量,又实现了宝贵经验的代际传承。

王宁宇同时提到,在激励方式上,除提供合理薪酬外,更应关注其精神层面的需求。“这一阶段的医务人员,物质需求往往趋于平淡,更渴望实现个人价值与获得社会认同,可通过弹性工作制、专家巡诊、特约顾问等灵活形式,让他们在‘老有所为’与‘老有所乐’之间找到平衡。”


文:健康报记者 赵星月 通讯员 李冰冰

图:张贤达

编辑:于洋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41岁白百何罕见露面,她的下胯变得好大呀,脸也胖了,像个大妈

41岁白百何罕见露面,她的下胯变得好大呀,脸也胖了,像个大妈

广西阿妹香香
2025-10-29 16:09:46
王玉雯的胸型有多好看

王玉雯的胸型有多好看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0-22 07:37:39
“焦虑阿姨”火了:广州五套房,儿子啃老不结婚!没收手机去下乡

“焦虑阿姨”火了:广州五套房,儿子啃老不结婚!没收手机去下乡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03 12:29:55
不敢认!“这还是李宗伟?”43 岁近照引热议!

不敢认!“这还是李宗伟?”43 岁近照引热议!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03 12:28:01
印尼怒了,说是买战斗机,结果花了2000多亿,最后拿到“废铁”。

印尼怒了,说是买战斗机,结果花了2000多亿,最后拿到“废铁”。

百态人间
2025-11-03 16:23:03
九旬李明启谈到容嬷嬷为自己发声:我是个好人,当年属于救场行为

九旬李明启谈到容嬷嬷为自己发声:我是个好人,当年属于救场行为

蜜桔娱乐
2025-11-03 16:30:18
小吊牌藏着“利润剪刀差”:高端服饰定价倍率超10倍

小吊牌藏着“利润剪刀差”:高端服饰定价倍率超10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21:27:21
她是宇航员武飞的妻子,画一幅画送丈夫上太空,娶一个贤妻旺三代

她是宇航员武飞的妻子,画一幅画送丈夫上太空,娶一个贤妻旺三代

凡知
2025-11-03 16:54:54
罕见!"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在黄岩岛,被055编队横切?

罕见!"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在黄岩岛,被055编队横切?

兵国大事
2025-11-04 00:05:08
香港女警因颜值爆火!曾参演TVB,真实身份引全网惊叹!

香港女警因颜值爆火!曾参演TVB,真实身份引全网惊叹!

港漂圈
2025-11-03 20:20:13
《亮剑》20年后,两位演员遗憾离世,漂亮的“秀芹”低调嫁人

《亮剑》20年后,两位演员遗憾离世,漂亮的“秀芹”低调嫁人

三楼的猫头鹰
2025-11-02 15:31:48
太空吃播上线!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吃烧烤

太空吃播上线!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吃烧烤

极目新闻
2025-11-03 22:26:57
十年磨一剑,美国人搞出了杜绝酒驾的工具?

十年磨一剑,美国人搞出了杜绝酒驾的工具?

差评XPIN
2025-11-03 00:08:16
面相又变了,50岁赵薇近照曝光婚礼上用心打扮,却走不了回头路

面相又变了,50岁赵薇近照曝光婚礼上用心打扮,却走不了回头路

洲洲影视娱评
2025-11-03 18:18:49
炸裂!香港六旬男女在码头做不雅行为被捕

炸裂!香港六旬男女在码头做不雅行为被捕

观威海
2025-11-03 16:42:10
白鹿大概率不会拍戏了,不是因为没热度,而是因为她可能快垮了

白鹿大概率不会拍戏了,不是因为没热度,而是因为她可能快垮了

林木体育解说
2025-10-13 14:15:56
全红婵首战比赛,恩师何威仪紧跟婵宝身后,陈若琳一脸宠溺看婵宝

全红婵首战比赛,恩师何威仪紧跟婵宝身后,陈若琳一脸宠溺看婵宝

阿纂看事
2025-11-03 10:54:52
美国称: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淘汰4000年的东西他们还在用

美国称: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淘汰4000年的东西他们还在用

叮当当科技
2025-11-04 04:50:16
翁青雅道歉后,真实学历被扒,朱珠客套回应,饶雪漫留言意味深长

翁青雅道歉后,真实学历被扒,朱珠客套回应,饶雪漫留言意味深长

鋭娱之乐
2025-11-02 21:02:17
李湘万圣节被模仿,面对询问不回应,身穿黑色系,依旧遮不住富态

李湘万圣节被模仿,面对询问不回应,身穿黑色系,依旧遮不住富态

大昆说台球
2025-11-03 22:06:32
2025-11-04 07:51:00
健康报 incentive-icons
健康报
健康报社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20193文章数 430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全世界静待美国最高法怎么判 特朗普突然改口"不去了"

头条要闻

全世界静待美国最高法怎么判 特朗普突然改口"不去了"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男导演曝丑闻 蒋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经要闻

最新省市GDP:谁在飙升,谁掉队了?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环比增长28.7% 方程豹品牌10月销量31052辆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亲子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这些才是适合普通人的穿搭!多穿基础款和半身裙,简约又得体

亲子要闻

原来看十二少并不是一件很小众的事情!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总统威胁对尼日利亚动武 尼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