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本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医者,当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用仁心仁术为患者驱散病痛阴霾。但山东菏泽市成武县小男孩小烨的遭遇,却撕开了医疗行业中令人心寒的一角——当治病救人的宗旨被逐利之心篡改,过度医疗的乱象便会化作伤人的利刃,将无辜者的人生推向深渊。
![]()
小烨原本拥有阳光烂漫的童年,一场意外撞击虽打破了生活的平静,却未曾直接摧毁他的健康根基。然而,在医院的诊疗过程中,“腹腔肿瘤”的诊断成了命运的转折点。本应审慎评估、精准施治的医疗行为,最终演变成一场近乎“毁灭性”的手术:十二指肠、胰腺、大部分胃和小肠被逐一切除。术后的小烨,再也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咀嚼食物、品尝滋味,吃饭喝水这一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余生只能依靠长期静脉注射营养液维系生命。一个原本完整的家庭,被这场过度医疗彻底改写了轨迹,父母的余生注定要在奔波照料与无尽悔恨中度过,而小烨则要终身承受身体残缺与生理痛苦的双重折磨。
![]()
小烨的悲剧并非个例,过度医疗早已成为医疗行业中难以忽视的乱象。从不必要的检查项目、重复用药,到动辄建议手术、夸大病情风险,部分医疗机构和从业者将医疗行为异化为逐利工具,把患者的信任当作谋取利益的筹码。他们背离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承诺,无视患者的身心承受能力,将医疗费用的高低作为行为导向,让本应圣洁的医疗场所蒙上了铜臭之气。这种乱象不仅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更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也透支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公信力,让医患关系陷入信任危机。
医疗的本质是守护生命,而不是追逐利益。过度医疗的滋生,既有部分从业者职业道德缺失、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也与医疗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考核机制不够科学等因素相关。但无论根源何在,这种践踏生命尊严、违背医疗宗旨的行为,都理应受到严厉惩处。对于那些明知故犯、恶意实施过度医疗的医疗机构和个人,必须亮出法律的利剑,依法追究其责任,给予沉重的惩戒,以儆效尤。
更重要的是,要从制度层面筑牢防线,堵住监管漏洞。应完善医疗服务评价体系,摒弃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考核标准,回归医疗本质;加强对医疗行为的全程监管,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排查过度医疗线索,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畅通患者维权渠道,让受侵害的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救济。同时,也要强化医者的职业道德教育,重塑“救死扶伤”的职业信仰,让每一位从业者都牢记初心,坚守底线。
小烨的遭遇让人心痛,更让我们警醒:过度医疗的乱象一日不除,类似的悲剧就可能再次上演。我们期待着,监管的力度能够持续加大,法律的惩戒能够精准落地,医疗行业能够回归初心,让手术刀重新成为守护健康的利器,让医院真正成为让人安心的生命港湾。愿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诊疗,愿“治病救人”的宗旨不再被篡改,愿过度医疗的乱象早日画上句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