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洁凝
我相信有很多建测规园,以及物业管理界的专业人士,都非常感恩,因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刚刚2025年9月17日发表的他任内的第四份《施政报告》之中,未有重推“租者置其屋计划”(简称“租置计划”)。
系《施政报告》发表之前,各大传媒都曾就租置计划,邀请不同嘉宾作出讨论,亦有专业学会高调反对租置计划。究竟为何租置计划会惹起这样大的反响呢?不如等我为大家分析一下。
![]()
“租者置其屋计划”原本的宗旨,是要让公屋租户以折扣价购买现居单位,实现置业梦想,原意是好的,但在实施上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是管理问题同混合业权困扰,在租置计划推出的公共屋邨,并不是所有居民都有能力买回自己的单位,这就导致一个屋邨出现“一厦两制”的情况,即部分单位为私人物业,部分仍为公屋,管理责任变得模糊。公共空间如走廊、电梯、排水系统等的维修责任难以划分,容易引发争议。同时,负责物管的公司,很难推行统一的管理措施,例如“扣分制”在混合业权屋邨中执行效果不彰。
其次是维修费用与楼龄问题,许多租置屋邨楼龄已接近或超过30年,未来维修开支庞大。居民担心购买后需承担高昂的维修费,尤其是大型工程如外墙翻新或管道更换。有建议设立“维修基金”以应对未来维修,但仍未能完全消除忧虑。
![]()
第三,公屋供应与轮候时间影响,公屋是稀有的房屋资源,将公屋出售后,公屋变成可流动的资产,可以在私人市场出售,而不是当公屋户储蓄足够金钱后,才去买居屋或绿置居,即是可供出租的公屋便会减少,这样在过去已严重影响新申请者的轮候时间,同时亦影响到政府在房屋供应的主导权,公屋市场化的影响非常深远。虽然政府表示会控制出售单位数量并增加新建公屋,但社会仍有疑虑,因此,房屋局局长何永贤亦向传媒表示,政府为保障在房屋供应的主导权,要再深入研究租置计划。
第四: 财政与政策取向争议,有人认为,政府这样做,是因为现在库房缺钱,出售公屋是为了要增加收入,而非真正想改善市民的置业问题。出售大量的公屋单位,变相是减少政府在公共房屋政策上的长远承担,这正正便资本影响基层居住权的问题。
![]()
最后,是有关社区凝聚力和公平性问题,混合业权所造成业户和公屋居民之间的争议,住户身份与权益不一致,严重削弱社区凝聚力。有人质疑住在公屋的居民,已获得社会福利,租置计划还帮他们在将来有机会转售图利,变相是双重福利。政府是应该优先照顾轮候公屋中的基层家庭,而非让现有租户置业。
租置计划有这样多争议,特首临时不推出,是明智之举,果然有顺应民意,值得点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