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大道的小米SU7车祸自燃事件,被众多媒体曝光后引来大量车主、网民的关注。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而言,车辆的安全性问题再次暴露,一辆车到底什么最重要正在考量车企的价值。
可叹的是在大量媒体、自媒体覆盖的今天,小米作为一家知名企业想的不是面对问题,而是想尽办法掩盖问题。
目前为止已有多位自媒体博主曝光称,自己发布的车祸现场视频或者相关的真实视频都遭到投诉下架。这让曝光的自媒体博主受不了,纷纷控诉企业对舆论的强行压制和掌控。
![]()
这下架理由很难让人信服,何为企业商誉?根据已经公开的调查信息和现场反馈的情况,车辆在出事后曾有多名现场群众主动营救。
但是由于车辆发生了变形,加上电池起火越烧越大,救援群众费劲心力也没能将驾驶员救出。最终还是在119人员灭火后,动用使用专用工具才破开了车门,将驾驶员遗体取出。
![]()
根据事后官方公告,车祸车辆存在酒驾情况,与另一辆车碰撞后发生起火导致了这起事故发生。而这也成为了车企及其支持者的主要观点,由于驾驶员本身的原因才造成车祸与车企无关。
的确车祸的发生与驾驶员的鲁莽有关,但作为其驾驶的车辆而言,是否起到了保护驾驶员人身安全的作用呢?要知道即使没有酒驾等情况,在复杂的交通情况下仍可能会有其他突发事件危及驾驶者的安全。而其驾驶的车辆能否提供保护,这就是车企无法回避的责任!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虽然先进又新颖,但近年来发生的各种车祸事件中,打不开车门导致车主被起火电池火锅烧死的新闻屡见不鲜。在这起事故里,人们问责的主要方向仍是小米汽车为什么不设置方便打开的外置车门把手。
![]()
可惜的是在各种外力和不可说因素的干扰下,这件事的最终走向其实已经非常清楚。要知道这并非小米汽车第一次出现这种燃烧后无法打开车门的情况,今年3月份在一辆小米SU7在德上高速公路发生碰撞后爆燃,导致三人不幸遇难。
当时也出现了删除网络视频,封堵相关舆论的情况,过去半年时间想不到最开始出现的还是这种情况。难道车企就没有正面回应的需要?
网络上关于这件事的报道,除了少数媒体直接点明是小米汽车外,其他媒体都没能写明到底是什么汽车。要么闪烁其辞,要么隐晦地将事件导向驾驶者本身问题,如果什么都能归集到驾驶人问题的话,那么车企怎么造车都可以了!
![]()
发生了严重的事情就应该对这件事有全面深入的报道,如果只说一方责任却对另一方闭口不提那么最后不过是为下一起车祸埋下隐患。
何况新能源车电池因车祸起火的问题一直是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而车祸中的SU7在宣传时号称“五分钟内无明火...首创电芯倒置技术,在极端情况下能快速释放能量,最大程度保证乘员舱的安全...ASIL-D的行业最高功能安全等级标准...”
![]()
实际视频却能看到翻车就起火,而且火势凶猛,以至于最开始前往营救的多名路人都难以靠近。一件商品最不应该的就是将其神话,电车更该优先考量驾驶者的安全,而不是其他的东西。
特斯拉的硬广告?工业进步来不得半点虚的!
这里再看看去年发表的文章,在工业进步的道路上从来来不得半点虚的,何况本身就是一家半路造车的企业。
可惜无论过去多久都会有为认知买单的人,有为自己的商品信仰而献身的人。洋品牌你好歹还能看到名字,有的品牌你可能根本看不到事件的全貌。
![]()
车祸引发的是人们对与产品安全性的思考和责问,而报道车祸的新闻媒体能否客观全面地还原事件真相,也是新闻自身的三观。
总不能因为是国内品牌就藏着掖着,而外部品牌就大肆宣传。一件事能看出两个标准,何时一视同仁,大家对事情的看法才不会有所偏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