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点,小区里的路灯刚亮,凉亭里就聚了不少纳凉的老街坊。王大爷手里摇着蒲扇,指着宣传栏叹气:“往年这时候,社区早贴通知要办春节联欢会了,今年到现在没动静,问居委会的小姑娘,说‘财政紧,能省就省’。”旁边李阿姨接话:“可不是嘛!楼下公园那台健骑机坏了快俩月,以前报修一周就来人修,现在说‘得等市里拨款’,这钱咋就这么紧张了?”
张叔蹲在旁边剥花生,慢悠悠插了句:“咱别光看表面,财政的钱不是凭空消失的,是进的少、出的多,两头一挤就紧了。”这话把大伙的注意力都勾过来了,围着他问“钱到底咋没的”。其实张叔说的在理,最近常提的“财政吃紧”,不是政府乱花钱,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收支难题”。
![]()
1. 民生支出“减不下来”:养老医疗都是“硬账单”
咱先说说“钱花在哪了”——最主要的就是民生支出,这些钱是“刚需”,想减都减不了,就像咱家里的水电费,再省也得交。
首当其冲的是养老。国家统计局2024年数据显示,咱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突破3亿,占总人口的21.4%,而且每年还在增加。这些老人里,不少都领城乡居民养老金或职工养老金,光2024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就超6.8万亿元,比2023年多花了近5000亿——为啥多花?一方面是领钱的老人多了,另一方面是养老金每年都要上调(2024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3.8%),这都是“硬支出”,一分都不能少。
再看医疗。这两年咱医保报销范围越来越广,像高血压、糖尿病的常用药都进了医保,门诊报销比例也提高了,2024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支出超4.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而且现在老人看病需求多,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的设备要更新,医护人员工资要发,这些钱都得从财政出。就像咱小区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去年加了两台体检机器,居委会说“一半钱是区财政拨的”,这种民生投入,就算财政紧也不能砍,毕竟关系到大伙的看病问题。
还有教育、低保、乡村振兴这些,每一项都是“必须花”的钱。比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学费、发营养餐,一年全国要花几千亿;低保户每个月的补助,就算地方财政再紧,也得按时发——这些“硬账单”堆在一起,财政支出自然降不下来。
2. 收入端“涨不动”:税收、土地收入都遇了坎
支出减不下来,要是收入能多涨点也行,可偏偏最近财政的“钱袋子”,进的钱没以前多了,这就更紧了。
最主要的收入是税收。2024年财政部发布的财政收支报告里写着,全国税收收入约18.6万亿元,同比增长3.1%,看着是涨了,但比前几年5%以上的增速慢了不少。为啥涨不动?因为税收跟经济走势挂钩,这两年不少中小企业效益受影响,比如制造业、服务业,企业赚的少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自然就少了;还有咱老百姓的工资,要是增速慢了,个人所得税也涨不上去。就像小区里开餐馆的刘老板,去年生意好的时候,每个月交的税比今年多两三千,他说“赚的少了,税自然就少了”,这就是税收增速慢的原因之一。
另一块重要收入是土地出让收入。以前地方政府靠卖地能收不少钱,可现在房地产市场调整,2024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5.2万亿元,同比下降4.8%(数据来自自然资源部)。比如咱们市,去年拍了10块地,今年只拍了6块,而且成交价也没以前高,这部分收入少了,地方财政自然少了一笔“大进项”。张叔就说:“以前市里修地铁、建学校,不少钱靠卖地,现在地卖不动了,工程进度就慢了,这都是连锁反应。”
除了这两项,其他收入比如行政事业性收费(像罚款、工本费),占比本来就小,就算想多收也填不上大窟窿,收入端“涨不动”,财政自然就紧了。
3. 地方债务“要还本”:利息压力占了不少钱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地方政府要还债务的本金和利息,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相当于咱家里“还房贷”,每个月都得掏钱。
根据财政部2024年的报告,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41万亿元,虽然都在“限额内”,但每年要付的利息不少。2024年地方政府债务付息支出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7.5%,这笔钱不能欠,必须按时还。比如咱们省,去年光还地方政府债券的利息,就花了近800亿,这些钱要是省下来,能修多少所学校、多少条路?
而且现在地方政府还在“化解存量债务”,就是以前借的钱,现在要慢慢还本金,这又得占用一部分财政资金。比如有些县城,以前修了体育馆、文化中心,钱是借的,现在到期要还本金,只能从财政里挤钱,这就导致能花在民生、基建上的钱更少了。张叔说:“这就像咱家里,要是每个月要还几千房贷,那生活费、物业费就得省着花,一个道理。”
其实咱看懂了就知道,“财政吃紧”不是政府乱花钱,而是“支出刚性减不下、收入增速上不来、债务利息要偿还”,三方面凑在一起,钱自然就紧了。但也不用慌,现在政府也在想办法,比如优化支出(把钱花在刀刃上,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比如支持新能源、高科技企业,让企业多赚钱、多交税),慢慢把收支理顺。
就像居委会说的,今年虽然没办联欢会,但社区养老站的送餐服务没断,公园的健身器材也在申请维修资金——财政紧的日子里,咱老百姓能理解,也盼着钱能花在更实在的地方,这比啥都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