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国庆期间,我家附近的南大中央公园举办了音乐节,我们因为一些原因错过了,所以趁着假日最后的一天,白天去那里逛了逛。
因为逛的比较匆忙,所以有些走马观花的味道,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谈谈我的一些感觉吧。还没去过的朋友,就当是个预告吧。
02
区位
南大中央公园位于上海宝山区的南大智慧城,周边是 “科创之门”、“双子塔”、数智绿洲、国际人才社区、金地草莓社区、上师大附中宝山校区等建筑。(如下图)
如果是公交出行,因为有15号线南大站,所以还是挺方便的。但因为这里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发,所以基本是没人气的。(如下图)
因为带着娃,所以我们那天是驱车前往的。而进入公园是从南侧的 科创之门进入的。(如下图)
03
艺术性
在进入公园之前,我先被 科创之门惊到了,通高的中庭空间采用玻璃幕墙,而钢构件母题的重复出现,让整个空间显得非常有艺术性。(如上图)
而透过中庭的连廊空间,我们仿佛有了一个天然的取景框,呈现出一副“禅意”的画面。(如上图)
不管是刚种植的小树,还是条状的休息座椅,亦或者圆形的花池,都可以抽象成简单的符号,给人以很艺术的感觉。(如下图)
穿过科创之门后回头张望,建筑立面的横向线条还是挺夸张的,我就是比较好奇:为什么这个外立面好像是某种板材,并没有向公园方向开 窗? (如下图)
另外,整个公园的构筑物也非常有造型感,让我有一种三星堆的“既视感”,而且这种感觉还挺强烈。
我也说不上为什么,但第一眼看到就是感觉很像。(如下图为三星堆出图)
04
互动性
除了艺术性之外,整个公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互动性挺强,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公园里设置了一座“摩西桥”,让人和河水可以发生互动。
下面这个视频是我在桥上拍的河水,镜头几乎是和河面齐平的,看着水波纹无规律、不断的涌现,很容易让人“放空”。
因为这个桥的顶部只比河面高出一点点,好像是把河水分开了,所以有个专有名词叫“摩西桥”,出处来自于“摩西分海”的故事。
在《出埃及记》和《圣经故事》中提到:
公元前1446年,先知摩西带领希伯来人逃离埃及。在前有红海阻隔,后有埃及追兵的紧要关头,摩西举起被赋予神力的手杖,奇迹发生了,红海竟从中间分开,形成了一条天然的通路。希伯来人跟随摩西,顺利从神迹分开的道路穿过了红海,最终来到了流着牛奶和蜜的应许之地。
而摩西桥的最早出处可能来自于荷兰的一座沟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扩展阅读:《》
第二个是公园里设置了一个声纳装置,可以通过人的呐喊让河水“一柱擎天”。
如果说摩西桥是让人与河水静静的相处,那么声纳装置就是让人与河流激扬澎湃。如果你的肺活量足够大,这个水柱会冲上10多米高,而且持续非常之久。
这种装置对于大人和孩子,无疑 都 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因为逛的比较潦草,所以还有一些看点我可能没有关注到,大家不妨按图索骥。(如上图)
但是因为有河,所以浆板活动在这里已经出现了,小红书上已经有朋友晒照了。(如上图)
05
可能性
另外我觉得这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因为周边都是产业类的园区,会导入很多产业人口。
而一旦有了人气之后,这里就不仅是一个公园了。
白天可以是年轻人工作和午休的场所,下班后可以是孩子的游乐场,晚餐后也许会成为老人们遛弯消食的好地方。
而到了节庆日,更可以成为灯光秀,音乐会的举办地。
因为南大智慧城这里除了产业之外,住宅和其他配套也是考虑了的,目前几个楼盘还在建设中,后续会导入不少人口。
比如说中环麓岛项目,我就写过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扩展阅读:《》
具体的规划,大家有兴趣也可以扩展阅读:《》
06
结束语
可能是因为我住南大附近,所以对于南大智慧城抱有非常大的期待,而这次的中央公园之旅,还是给了我一些惊喜的。
我经常听到南大智慧城与 桃浦 智创城 对标,但因为还没去那边走走,所以也不好妄加评断,等我去看了再写吧。
最后我还有一点要吐槽:现在夜晚的灯光秀几乎成了标配的菜单。虽然看上去很带劲,但是对儿童并不是很友好,可能还会对视力发育有影响。
所以希望除了灯光秀之外,设计师们还能大开脑洞,带来一些新意的节目来丰富“夜间经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