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11 月 9 日上午 9 点,湖北宣恩县工商银行门前的石阶空地上,擦鞋摊主杨清玉正低头忙活。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划破喧闹,她抬头时,只看见一个黑衣男子如旋风般冲向正在擦鞋的平头男,左手轻轻一拨对方头部,右手尖刀已然刺出。
前后不过十秒,黑衣男子消失在人群中。被刺的平头男挣扎着站起,两手托着淌血的脖颈,庞大的身躯轰然倒地,鲜血瞬间浸透了石阶。“杀人了!” 杨清玉的惊叫打破了县城的平静,围观者很快认出,死者是县公安局民警杜平。
不到两小时,警方就宣布破案 —— 凶手是 44 岁的宝塔村农民吴西华,此刻他已在家中拨通报警电话:“我杀人了,你们来抓我吧。”
这个消息让同村人无不震惊,在他们记忆里,吴西华 “憨厚腼腆,几十年来没跟人红过脸”,两个儿子分别才 10 岁和 4 岁,妻子在娘家照顾瘫痪岳父,他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雨天冲突:踩在脸上的尊严
一切的起因,是两天前那场本可化解的意外。11 月 7 日清晨,小雨连下数日,路面湿滑。吴西华骑着三轮车送孩子上学,经过殡仪馆门口时,不慎撞倒了刚参加完公爹吊唁的周玉萍。
车速不到 20 迈,周玉萍并未受伤,只是衣服沾了泥水。吴西华吓得连忙道歉,周玉萍本想摆手作罢,背后却传来怒吼。来人是周玉萍的亲家公杜平,身为民警的他刚参加完葬礼,穿着警服就赶了过来,身后还跟着朋友王洛军。
没等吴西华解释,杜平和王洛军就对他拳打脚踢。四十多岁的农民哪里是训练有素的警察的对手,很快被打倒在泥水里。更让吴西华崩溃的是,杜平伸出右脚踩在他脸上,用皮鞋来回摩擦 —— 这一切,都发生在两个哭喊着 “爸爸” 的孩子眼前。
直到路过的村长和交警赶来拉开三人,这场冲突才结束。但吴西华的屈辱才刚刚开始。大儿子当天就问他:“爸爸,你为什么不跟他们拼?” 这句话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那个雨夜,被踩在泥水里的画面在他脑海里反复闪现。
求助无门:绝望的层层叠加
第二天一早,吴西华捂着疼得厉害的肋骨赶到派出所,既要求严惩打人者,也想验伤治病。可接待民警的话让他如坠冰窟:“你们这是互殴,你撞了人,各看各的伤,各拿各的钱。”
吴西华想不通,自己明明是被打者,对方还是执法民警,怎么就成了 “互殴”?他又找警局领导申诉,得到的却是无人理睬的冷遇。在这个不到 10 万人口的小县城里,杜平的警察身份像一堵墙,挡住了他所有讨说法的路。
村里人都知道吴西华的难处。宝塔村地处城郊山坳,不到一千口人,没有学校,为了让孩子读书,他咬牙把两个儿子送到县城,日子本就过得紧巴。
“他穷得年轻时都娶不上媳妇,三十多才成家,平时连菜都舍不得买”,同村人的描述,勾勒出这个农民的生存底色。贫穷让他拿不出赔偿款,也让他在权力面前更显卑微。
三天里,吴西华的情绪从屈辱变成愤怒,又从愤怒沉为绝望。他后来在看守所里说,那段时间满脑子都是被踩在地上的画面,他觉得 “官官相护,这世上没有公道”。11 月 9 日,当他在县城街头偶然撞见杜平时,积压的情绪彻底爆发了。
血色终局:迟来的处罚与判决
看到杜平走向擦鞋摊,吴西华转身进了对面的日杂店,买了一把锋利的水果刀。没有犹豫,没有多余的话语,他用最决绝的方式,给这场纠纷画上了血色句号。
被捕后,吴西华对着警察说出了那句让人心惊的话:“他打我你们不管,现在我把他杀了你们就有人管了。” 这句话传到村里,314 名村民联名写了求情信递交法院,他们不是认可杀人行为,而是实在心疼这个被欺负到绝路的老实人。
2013 年 2 月,恩施州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吴西华提起公诉。法院审理认为,杜平作为民警,非但未公正处理纠纷,反而殴打他人,其行为与吴西华的犯罪存在关联;当地公安的消极处理也间接激化了矛盾。
但吴西华故意杀人情节恶劣,社会危害极大,本应从严惩处,鉴于其自首情节,最终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附带民事赔偿 16025 元。
让人唏嘘的是,就在吴西华杀人后的 11 月 27 日,宣恩县派出所终于公布了对杜平、王洛军的处罚 —— 行政拘留十天。只是这份迟来的处理,早已换不回两条人生和两个破碎的家庭。
后来吴西华因狱中表现良好,被改判为无期徒刑,而他的两个孩子,从此成了背负 “杀人犯儿子” 标签的留守儿童。
本文系社会新闻/真实案件改编,本文图/选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