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上司的态度是检验我们职场成熟度的第一块试金石。今天,我们就借助哈佛教授约翰·科特在《权力与影响力》这本书中提到的观点,跟大家来聊一聊。
想想我们绝大多数人在面对上司的时候,是不是会经常出现这两种心态:
第一种是对抗型心态,本能地反感上司的权威,把他看成是敌人和障碍,总想对着干;
第二种是依赖型心态,把上司当成无所不知的长辈,完全服从,哪怕觉得决定很蠢,也忍气吞声,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但其实,这两种心态都太过极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会用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态度来对待上司,因为他们清晰地认识到两点:
第一,上司也是个普通人,不是完美无缺,也会犯错;
第二,要想高效完成工作,就必须得到上司的支持,拿到必要的信息和资源。
所以,主动和上司建立专业的工作关系,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为了获取我们工作的主动权。因为上司是我们工作环境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我们不主动去影响这个因素,就会反过来被他所影响和限制,导致我们的目标、资源和工作边界都陷入被动。这本质上就是一种为了实现个人目标而主动优化工作环境的专业行为。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我提炼了书里提到的4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一、深入理解上司的工作模式。停止从个人好恶去评判他,而是要设法分析他的核心工作目标是什么,他背负的压力来自哪里,他习惯如何做决策和接收信息。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我们才知道如何高效地与他协作。
二、主动对齐核心目标。专业的合作始于双方目标的明确一致。不要假设他知道我们在想什么,更不要猜测他在想什么,要主动通过我们的方案、汇报、问题去反复确认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不是同一件事,确保双方的努力都聚焦在最关键的事情上。
三、采用上司习惯的沟通方式。高效沟通的前提是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他是更习惯听取口头汇报,还是阅读书面报告?他关心细节,还是只抓重点?找到他最高效、最习惯的沟通方式去沟通,而不是只用自己的方式。
四、用行动建立个人的可靠性。在上司眼里,可靠是我们最有价值的特质,具体表现为:主动反馈,事事有交代,不让他反复追问;兑现承诺,说到做到;管理好他的预期;理解他的处境,明白他面临的困难,主动分担和解决问题。
所以,当我们用一个更加建设性的方式去对待上司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所管理的其实并不是上司,真正管理的是我们自己的情绪、认知,以及面对复杂挑战时的心智成熟,而这恰恰是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最终决定因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