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西安城建发展,隋唐长安城内各类遗存陆续被发现。10月11日,《大众考古》期刊微信公众号刊文介绍隋唐长安城遗址近年考古成果,其中的玄都观遗址就曾是诗人刘禹锡两度游览,并写下千古名句“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国家级道观。
文章介绍,2024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雁塔区崇业路长安大学教职工住宅楼项目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区域位于隋唐长安城崇业坊,共发现3处隋唐遗迹,具体包括隋代地面、隋唐时期的夯土台基以及墙基。
据推测,此处夯土基址应是崇业坊内始建于隋代的玄都观殿堂基址。
夯土基址位于崇业坊内中央稍偏南的位置,其规模东西超过60米,南北超过19米,与之前考古发现的含元殿、青龙寺、西明寺等隋唐高等级建筑殿堂基址面积相当甚至更大,符合国家级道观的规模。
此次发掘不仅为认识隋唐宫城内的格局、也为玄都观遗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
崇业坊内隋唐遗迹微信公众号“大众考古”
此外,发掘区域中残存的唐代文化层内还出土莲花纹瓦当、筒瓦、板瓦、绳纹砖等建筑构件。
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崇业坊,隋唐长安城朱雀门街之西,从北第五坊,属长安县所领,坊内有玄都观、福唐观、新昌观等建筑,其中以玄都观最负盛名。
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介绍,玄都观,原名通道观,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年)建于汉长安城故城。
隋文帝杨坚担任北周宰相和即位后,非常尊崇佛教和道教。隋初,宇文恺兴建大兴城时,以朱雀街南北有六条高坡,象乾卦六爻,故于九二之地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之地为皇城立百司衙门,以应君子之数。而崇业坊与靖善坊为“九五贵位”之地,不欲百姓居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自汉长安故城徙通道观于崇业坊,改名玄都观,在靖善坊置大兴善寺以镇之。玄都观也成为了大兴城第一座建立在都市中的皇家道观。
唐朝时,玄都观规模宏大,观内盛植桃树,是长安人游赏桃花的胜地。
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诗人、政治家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逐到郎州(今湖南常德)。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承召至京,写下了著名的《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此诗因讽喻永贞革新失败后上台的当朝新贵,“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再遭贬逐播州,后改至连州(今广东连县)。
太和二年(公元828年)三月,刘禹锡返归长安,旧地重游,又写下了《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以玄都观内桃花的盛衰,暗喻着人事的变迁。
一些大臣听到刘禹锡写的新诗,认为他又在发牢骚,于是在皇帝面前说了他不少坏话。过了三年,又把他派到外地当刺史去了。
随着长安城的没落,玄都观也日渐颓废,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玄都观的名字随着刘禹锡的诗句而响彻时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