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布局曾以其高效与灵活风靡棋坛,成为一代棋手研习的经典。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对围棋的深度解析,传统布局中的许多定式与思路经历了颠覆性的重塑。
![]()
【问题图】
学生甲:老师,我布局走的是“中国流”,白6直接靠上来是什么意思?正常挂角不是应该走A或B位吗?
陈老师: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AI出现之前,黑棋1、3、5形成的“中国流”布局曾是最流行的下法之一,还衍生出“变向中国流”等多种变化。但最近这几年,中国流在实战中几乎看不到了,主要原因就是AI推荐了白6碰这手棋。
学生甲:原来是这样!那老师今天可得给我们好好讲一讲。
![]()
【图1】
陈老师:在棋局空旷时,白1碰的下法较为少见,这手棋一般用于侵分黑棋势力,相比小飞挂角等常规方式,通常会稍亏一点。此时黑棋有A、B两扳以及C、D两长四种应对。
学生甲:这也太难记了。
陈老师:其实容易记,B、C、D三种下法通常会导致黑棋稍亏,所以你只需记住A位扳取角空这一种应对即可。
学生甲:是吗?那可太好啦!
![]()
【图2】
陈老师:黑1扳是重视实地的下法,白2扳是连贯手段。黑3粘稳健,白4如果粘上,黑5跳出即可满意。本图相当于黑1占角,白2小飞挂角,黑棋走了尖顶定式,最后白棋走了△与黑3的俗手交换,黑棋稍得利。
学生乙:黑3能走4位打吗?
陈老师:看来你是战斗型选手啊,但通常情况下黑3打吃并不好。
![]()
【图3】
陈老师:黑1打,白2长,黑棋征子不利,只好3位打吃,白4长后,局部形成白两块棋对黑四块棋的局面,黑棋战斗起来比较吃力。
学生甲:白4可以断三三征吃一子吗?
![]()
【图4】
陈老师:白1反打不好,黑6、8取角实在,白棋仍未安定。
学生甲:那我们还是继续摆图3的变化吧。
![]()
【图5】
陈老师:黑1打,白2长时,黑3只好粘,白4、10两拐十分有力。黑11以下被迫弃子取势,白18、20冷静吃角,白棋明显得利。
学生甲:看来黑棋还是按图2走粘比较好。
![]()
【图6】
学生乙:老师,图2中黑▲粘时,白4长可以吗?
陈老师:白4如走本图长,黑5扳取地可以满意。
学生甲:那黑棋走了中国流布局以后有什么不同吗?
陈老师:你想象一下,假如A位有颗黑子,黑棋还会选择本图的下法吗?
学生甲:不会,那效率太低了……好像图2的情况也是类似。
![]()
【图7】
陈老师:是的。黑3、白4互粘后,碍于黑△一子,黑5若拆在A位显然过于局促。但即便像本图这样黑5扳起,棋形效率依然偏低,这个变化是白棋稍好。
学生甲:照这么说,黑棋难道就没办法应对了吗?
陈老师:并非无解。正所谓“反者道之动”,现在我们再回头看,图5的下法又变得可行了。
![]()
【图8】
陈老师:在有黑▲一子的场合,黑1、3、5的下法变得有力起来。白6、8冷静抱吃一子为好,黑9拐打不可省,结果大致两分。
学生甲:白6不能走10位拐吗?
![]()
【图9】
陈老师:白1拐的话,由于有黑▲一子的存在,黑2压是强手,白棋局部只能留下余味,本图白稍亏。
学生乙:但图8和图9都感觉黑▲一子效率不高。
陈老师:确实如此。按照现代棋理,角部价值远大于边路,中国流中黑5这一子拆边本身已经不太符合当前理论。所以中国流布局逐渐被淘汰,也是棋理演进的自然结果。我们在布局阶段还是应该更注重守角与挂角这类扎实的下法。当然,作为一种趣向,偶尔尝试中国流也未尝不可——即便胜率上可能会掉几个点,但对业余棋手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有时如果对手不熟悉相关套路,反而能出其不意,收到不错的效果哦。
总结
“中国流”布局的式微,是AI时代棋理演进的一个缩影。白6的碰作为AI推荐手段,通过精确的局部计算与全局配合,暴露了黑棋边路子效不足的缺陷。尽管黑棋可通过扳角、弃子等应对争取两分,但现代棋理更强调角部价值的优先性,使得中国流中快速拆边的思路逐渐失去竞争力。然而,经典布局并未完全失去价值——在业余对局中,其作为趣向仍能发挥出其不意的战术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