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终末期肝肾疾病治疗领域,肝肾移植已成为挽救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手段。他克莫司作为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石药物,广泛应用于预防器官移植后的移植物排异反应及多种免疫性疾病。然而,他克莫司作为狭窄治疗指数(NTI)类药物,治疗中的微小变化可产生较大的治疗风险1。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管理策略破解他克莫司变异性难题,成为提升肝肾移植患者远期结局的关键议题。9月26日-28日,由安斯泰来全球品牌团队主办的2025年器官移植专家峰会(TES)在韩国首尔顺利召开,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器官移植领域权威专家,围绕他克莫司变异性管理及移植术后长期护理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医脉通特整理相关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解析他克莫司个体内变异性,多因素交织下的临床挑战
在实体移植领域,免疫抑制剂是提高移植物和受者长期存活率的重要保障,大部分肝肾移植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是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石用药,研究显示,他克莫司可有效改善肝肾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肾移植患者10年存活率为75%2,儿童肝移植患者20年存活率达77.1%3。
值得注意的是,他克莫司是一个药代动力学高度个体差异、治疗窗窄的狭窄治疗指数药物,即使移植受者在给药剂量不变的情况下,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仍可能出现波动,打破药物疗效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1。他克莫司个体内变异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基因多态性是重要诱因之一,如CYP3A5快代谢型患者在达到相同目标的血药浓度时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1。此外,药物相互作用、仿制药替换、患者服药依从性、特定饮食和腹泻也会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产生影响1。因此,厘清他克莫司变异性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策略,对改善移植受者预后至关重要。
![]()
![]()
专家观点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邱涛教授表示,他克莫司是肾移植领域经典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中的基石药物,其血药浓度的稳定性是影响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之一。他克莫司个体内变异性较大,而这种变异受多重因素影响。基因多态性、患者的饮食结构、服药时间的规律性、是否存在腹泻,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均会导致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波动1。因此,临床需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饮食与用药习惯,并及时复查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进而优化用药方案,保障肾脏功能长期稳定。
邱涛教授采访视频
构建以TDM为核心的动态管理策略,实现个体化治疗目标
为应对他克莫司个体内变异性带来的挑战,临床需构建以治疗药物监测(TDM)为核心的动态管理策略,通过多维度手段实现个体化治疗目标。具体而言,他克莫司初始剂量设定需充分结合患者的个体特征,如移植类型、遗传背景、生理状态、合并症等,确保起始剂量的合理性4。同时,通过监测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C0)指导剂量调整,使血药浓度维持在目标范围内,不同移植类型及术后不同阶段,他克莫司C0的目标范围存在差异,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灵活调整4。
由于他克莫司属于NTI类药物,其浓度波动会增加排斥反应及不良事件风险1。研究显示5,与仿制药相比,原研他克莫司可显著降低肾移植术后亚临床排斥反应发生率(P=0.043)。同时,转换为他克莫司缓释胶囊也可显著降低肾移植受者个体内变异度(P<0.05),使血药浓度更平稳,进而改善患者的长期结局6。此外,通过向患者普及用药知识、进行依从性干预及药物相互作用管理,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用药习惯,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浓度波动,对于管理他克莫司变异性也至关重要。
专家观点
邱涛教授表示,目前临床已在多维度探索他克莫司的精准个体化管理策略。在初始剂量制定方面,临床可根据CYP3A5、CYP3A4基因型指导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不过仍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在优化制剂类型方面,临床研究已证实采用他克莫司缓释剂型可有效降低血药浓度的个体内变异性,使药物暴露更平稳,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维持血药浓度稳定6。此外,构建基因检测与TDM相结合的个体化用药决策支持体系、强化医患沟通以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管理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基于人工智能(AI)与药代动力学模型调整用药,均为管理他克莫司变异性的重要方向。
邱涛教授采访视频
聚焦肝肾移植术后长期护理,借力创新技术迈向全程化管理
肝肾移植患者的远期结局不仅依赖于他克莫司的个体化管理,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长期护理体系。对于肝移植受者,应避免酗酒、吸烟、高脂饮食等高危因素,并动态监测受者肝、肾等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情况,若发现肝功能和肾功能损伤,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有利于提高受者的远期存活率7。对于肾移植受者,在远期随访中应重点关注移植肾功能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急慢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肾小球肾炎复发或新发等,定期监测代谢性及肿瘤相关指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的发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8。
目前,新兴技术的应用正推动长期护理模式从传统的疾病管理向全程化健康维护转变。通过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AI可以对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预防措施9。可穿戴设备等移动健康技术将远期护理延伸至家庭,能够持续监测移植受者的生理指标和药物服用情况,数据直达医院云端平台,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健康管理支持9。此外,数字化患者教育与互动平台可为患者提供权威的疾病知识、个性化的健康提醒和同伴支持,帮助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配合长期治疗,为改善远期结局奠定基础。
![]()
![]()
专家观点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叶少军教授表示,目前,可穿戴设备、AI技术等在移植受者远期管理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通过可穿戴设备可对患者的药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依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实现用药的动态优化;同时,借助AI与大数据技术对患者的用药剂量、身体各项指标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实现对病情的主动干预,为移植受者的长期管理提供更高效的支持。
叶少军教授采访视频
「 参考文献 」
1.Shuker N, van Gelder T, Hesselink DA. Intra-patient variability in tacrolimus exposure: causes, consequences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Transplant Rev (Orlando). 2015 Apr;29(2):78-84.
2.Kuypers D, et al. Efficacy of Prolonged-release Tacrolimus After Conversion From Immediate-release Tacrolimus in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Long-term Outcomes From the ADMIRAD Study. Transplant Direct. 2023 Mar 15;9(4):e1465.
3.Jain A, et al. One thousand consecutive primary liver transplants under tacrolimus immunosuppression: a 17- to 20-year longitudinal follow-up. Transplantation. 2011 May 15;91(9):1025-30.
4.陈文倩, 等. 实体器官移植他克莫司个体化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1,21(12):1409-1424.
5.Min SI, et al. Therapeutic equivalence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generic tacrolimus formulation in de novo kidney transplant patient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3 Dec;28(12):3110-9.
6.Wu MJ, et al. Lower variability of tacrolimus trough concentration after conversion from prograf to advagraf in stable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Transplantation. 2011 Sep 27;92(6):648-52.
7.秦蒙华, 等. 肝移植术后远期并发症及其防治[J] .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8, 39(11) : 694-697.
8.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 中国肾脏移植长期健康管理指南(2023版)[J] .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4, 45(5) : 283-298.
9.季茹, 等. 移动健康应用程序在器官移植受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和展望. 器官移植,2025,16(3):474-481.
专家简介
叶少军 教授
医学博士,副教授,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专业:肝胆外科、腹部器官移植
职务: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副主任
中欧器官捐献领导力培训及专业技术输送计划(KeTLOD)培训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活体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肾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委
武汉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委
健科会人体器官与组织捐献专委会副主委
湖北省肝胆疾病学会副会长
湖北省肝胆疾病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一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委员
邱涛 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OPO办公室副主任
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围手术期管理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感染学组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分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移植分会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
武汉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委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通讯编委,Frontiers in immunology客座编委,Transplant immunology编委
主持国自然及省市项目6项,在Hepatology, Research,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篇。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 MAT-CN-TX-2025-00038 有效期至:20261013
撰写:Julia
审校:Vera
排版:Atai
执行:Zeld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