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又醒了三四回,天刚蒙蒙亮就睁着眼等天亮!
躺床上俩仨小时都没睡着,越想睡心越慌。
几天没睡好,今天一量血压高了。
![]()
身边不少老年朋友都在受睡眠的 “罪”,甚至有人觉得 “年纪大了觉少是正常的”,就这么默默扛着失眠的煎熬。
![]()
![]()
但其实老年人更需要充足的睡眠!睡好了,免疫力好,记忆力好,心情也很好;但如果长期睡不好,白天没精神、头晕乏力是小事,还可能引起血压升高、躯体疼痛加剧,另外还有可能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发病风险。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个特别适合老年人的 “助眠小技巧”,全是在家就能操作的简单办法,子女们快帮爸妈存好!
01
爸妈为啥总睡不好
很多时候,老年人失眠真不是 “老了就该这样”,而是这些小细节没注意到:
1.生理变化: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调节睡眠的 “褪黑素” 分泌逐渐减少,所以容易醒得早、躺下半天也睡不着;
2.习惯问题:白天久坐看电视、喝茶,或者片段小睡、打盹,到了晚上身体还 “没歇够”,自然翻来覆去睡不着;
3.情绪牵挂:总惦记着子女上班顺不顺、家里水电费交没交,多思多虑,无故紧张不安,哪能轻松睡着呢?
02
5 个 “助眠小妙招”,在家就能试!
1. 白天 “轻轻动一动”,晚上睡得更香甜。
养成早晚运动的习惯,每天早上或傍晚出去散散步,跟着公园大爷大妈打打太极,就算在家慢慢走 20 分钟,也能帮身体 “攒点劲儿”,晚上更容易进入深睡眠。但要记着:睡前 3 小时别运动,不然身体越动越精神,反而更难睡。
2. 打造 “助眠小卧室”,卧室就只用来睡觉。
光线:拉上厚点的窗帘,晚上起夜别开大灯,用个小夜灯就行,免得强光刺得眼睛不舒服;
声音:要是窗外吵,就用手机放点儿轻柔的白噪音(比如淅淅沥沥的雨声、轻轻的海浪声),声音调小点儿当背景音;
温度:睡觉最舒服的温度是 18-22℃,被子别选太厚的,不然半夜热得蹬被子,反而容易醒。
3. 睡前 1 小時,做好 “放鬆三件事”。
泡个热水脚: 40℃左右的热水(摸着手不烫、很舒服的温度)泡 10-15 分钟,泡到脚微微发红就行,能促进血液循环,身体也跟着放松(记得别泡太久,不然容易头晕);
少看手机电视:手机、电视的光会让身体以为 “还没到睡觉时间”,越看越精神,不如翻翻纸质书、听听舒缓的老歌。
4. 要是躺下半小时还没睡,别硬熬着!
很多人睡不着就盯着天花板着急,越急越清醒。其实可以起来做点轻松的事儿,比如在客厅慢慢走几步、叠叠衣服,等觉得眼皮沉了、有困意了,再回床上睡。记住:别在沙发上睡,不然身体会觉得 “沙发才是睡觉的地方”,以后更难在卧室睡着。
5. 白天别睡太久,作息要 “有规律”。
有些老年人白天没事就躺沙发上睡午觉,一睡就是两三小时,晚上自然不困。其实午觉睡 20-30 分钟就够了,能补补精神,还不影响晚上睡眠。另外,每天尽量固定时间睡觉、固定时间起床,哪怕周末也别熬夜、别睡懒觉,让身体养成 “到点就想睡、到点就醒” 的习惯。
03
提醒:这些 “助眠误区” 千万别踩!
❌ 靠喝酒助眠:酒虽然能让人快睡着,但睡不深,半夜容易醒,还伤肝伤胃,可别这么做;
❌ 乱吃 “助眠保健品”:很多保健品没经过严格检查,说不定和爸妈常吃的降压药、降糖药起冲突,要吃一定先问医生;
❌ 觉得 “失眠不算病,不用看医生”:要是连续 1 个月每天只睡 3-4 小时,或是半夜总心慌、出汗、腿抽筋,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别硬扛着,早看早好。
最后想跟大家说:改善睡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多给爸妈点耐心,陪着他们慢慢调整习惯。如果自我调整效果欠佳,可以就诊于我院精神心理科门诊,系统科学的改善睡眠,让更多老年朋友能睡个安稳觉,每天都有好精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