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老李的衣角。他今年55岁,退休回家后养成了中午一吃完饭就倒在沙发上“补觉”的习惯。
最初,他还觉得这样有助于下午打麻将精神充沛。可随着时间过去,老李发现自己下午头晕、晚上难以入睡、甚至血压时高时低。
家人劝他别迷信“补觉万能”,但老李始终觉得“睡午觉”是一种养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午睡,对于过了50岁的人来说,到底是保命妙招,还是健康隐患的埋伏?很少有人注意到,午睡“三不要”,唯有抓紧改正,才能真正守护健康,延缓衰老,甚至决定寿命长短。
究竟哪三件事每年都被医生苦口婆心重申?午睡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健康玄机?很多人都忽视了第2点,甚至觉得和自己没关系。别急,下文为你揭开答案。
午休,看似简单,实际却考验着身体各项系统的协调能力。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2023年发布的《国人健康睡眠现状白皮书》,5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62%有午睡习惯,但其中约28%出现过心慌、困倦反而加重、夜间难睡等困扰。
![]()
不仅如此,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专家曾指出,午睡不是越长越好,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哈佛大学医学院2021年一项研究发现,50岁以上人群午睡超过60分钟,其后5年内心血管疾病风险提升约23%。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午睡,本是人体自主调节、恢复精力的自然方式,但过度午睡,却容易打乱生物钟,使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导致血压骤然波动。有研究比喻:“健康的午睡就像‘修车,短暂加油’,而不是‘长时间停工’。”
午睡时间过久,容易进入“深睡眠”阶段,唤醒时反而产生心脑血管负担,因此有人一觉醒来却愈发疲乏。这一点,尤其值得中老年人注意。
![]()
有人以为“午睡多多益善”,但事实上,午睡方式直接关乎身体健康。多项临床随访和卫生数据证实,午睡“三不要”原则关乎中老年人心脑血管、代谢和生活质量。
不要午饭后立刻躺下睡觉
刚吃完饭,胃肠正全力“加工食物”。这时立刻平躺,容易导致胃食管反流,并增加心脏负担。2020年全国多中心观察数据显示,饭后即睡的人群“消化不良”发病率高出对照组16.9%,其中50岁以上尤为突出。更有研究显示,饭后30分钟内睡觉的老年人心律失常风险提升18%。
![]()
不要长时间、昏睡式补觉
超过30分钟及以上的午睡,特别是沉睡不易唤醒,极易进入到非正常深睡阶段。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团队在跟踪观察1000余名中老年人后指出,午睡时间超过1小时,人群记忆力平均下降12.3%,并且夜间失眠概率翻倍。
此外,长时间午睡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被认为是“血糖失控”的隐性推手,对于本身就有代谢综合征倾向的中老年人更不友好。
不要环境昏暗不通风
许多中老年人午睡喜欢拉上窗帘,甚至关掉空调,营造出“彻底休眠”的环境。但室内空气不流通,轻则大脑缺氧,重则引发血压及血氧波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