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局的逻辑
以退为进局的核心,在于通过表面上的退让,或者妥协,来实现长远或更深层次的目的。“以退为进”是古代兵法的遗留下来的思想,也是人心深处的机巧。兵法上说:“欲擒故纵,欲取先予。” 这就是以退为进局的真谛。
![]()
人心的复杂,莫过于贪婪、愤怒、愚痴、傲慢、猜疑这些弱点。骗子善于窥探人心的这些缝隙,顺势引导,让人心甘情愿地进入他的圈套。所以,“以退为进”的伎俩,实质上是利用人性的弱点,用“退”作为诱饵,以“进”达成真实目的,让人察觉不到他的奸诈,从而落入他的骗局。
![]()
以退为进局的特点
1. 策略性退让:以退为进局强调在形式上采取退让,使对方从己方的退让中得到心理满足,从而放松戒备。
2. 争取主动:通过先让一步,顺从对方,然后争取主动、反守为攻,达到最终目的。
3. 心理战术:在对方心理上得到满足后,作为回报,对方也会满足己方的某些要求,而这些要求正是己方的真实目的。
![]()
以退为进局的布局
自古以来,商业之道变幻莫测,其中尤其以“千门”骗术最为突出。在千门骗术中,“以退为进”的策略尤其受到狡猾之徒的青睐。这个骗局的精妙之处在于诱敌深入,使对手毫无察觉,而自己则坐收渔利。具体步骤如下:
![]()
第一步:“假装大度,诱敌上钩”。想要实施这个骗局的人,首先要表现得宽宏大量,毫无心机。比如有个叫李淳的古董商,表面善良慷慨,实则心机深沉。一天,有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公子来到他的店铺,想要寄存一件物品,并承诺支付高额保管费。李淳起初看那物品像是仿品,不以为意。但年轻人坚持要寄存,并愿意支付四十两银子作为保管费。李淳见有利可图,便忘记最初的判断,爽快答应了。这就是第一步,用虚怀若谷的姿态引诱对方上钩。
第二步:“故意露破绽,消除疑虑”。对手上钩后,就要假装疏忽,露出破绽。李淳接收寄存后,起初以为没人识货,可以稳赚不赔。殊不知这正是年轻公子的计谋。他以寄存为诱饵,实际上是要牵制李淳的注意力。李淳果然中计,自以为得逞,却不知已落入陷阱。这就是第二步,故意露出破绽,让对方不起疑心。
![]()
第三步:“暗中布局,等待时机”。当对手不再怀疑时,就要暗中设下圈套,等待最佳时机。李淳接收寄存后,日复一日,以为平安无事。殊不知年轻公子已经暗中联系买家,打算高价购买这件物品。一旦时机成熟,就会突然发难,打李淳个措手不及。这就是第三步,暗中布局,伺机而动。
第四步:“突然发难,一举击溃”。时机一到,就要猛然出手,让对手无从应对。比如李淳有一天突然听说有买家要来查看寄存的物品。他仓促应对,来不及细想。年轻公子趁机索回保管费,并指责李淳私自出售他的物品。李淳百口莫辩,只好赔偿巨额款项。这就是第四步,突然发难,一举击溃。
![]()
还有一个例子,发生在清朝末年。杭州古董店老板许霸天,有一天遇到一个叫何宜的男子,要来寄存物品,承诺支付七十两银子的保管费。许霸天起初看那物品像是赝品,不屑一顾。但何宜坚持要寄存,许霸天见有利可图,也就答应了。殊不知这个何宜其实是许霸天昔日的仇人。他以寄存为诱饵,实际上是要报仇雪恨。这重演了前两个步骤。
随后何宜暗中联络昔日同伙,打算用这个骗局让许霸天身败名裂。一天,许霸天突然听说官府要来检查店里的赝品。他惊慌失措,来不及细想。何宜趁机指认许霸天店里卖的都是假货,并出示证据。许霸天百口莫辩,最终被官府严惩。这重演了后两个步骤。
![]()
“以退为进”骗术的精髓,就在于“以退为进”这四个字。我的退让,实际上是为了引诱对手前进;我的谦让,其实是设局的开始。对手一旦上钩,我的进攻就能无孔不入;对手一旦失去戒心,我的圈套就能让他无处可逃。这种骗术之所以屡试不爽,都是因为人的贪婪和轻信。
人的贪婪就像飞蛾扑火,无法抑制。一旦看到有利可图,就会忘乎所以。像李淳、许霸天这样的人,都是因为贪婪而中计。人的信任就像磐石般坚固,一旦信任别人,就不会怀疑对方有诈。像年轻公子、何宜这样的人,都是利用别人的信任来设局。
![]()
所以善于实施这种骗局的人,一定要先了解人性,再设局引诱。对方的贪婪和信任,正是我最有利的武器。我的退让,其实是诱敌深入的计策;我的布局和谋划,其实是制服对手取胜的方法。这样即使对手狡猾如狐狸,也难逃我的掌心。
以退为进局的案例
公孙弘的谦让
汉代,公孙弘出身贫寒卑微,最终官至丞相,但生活依然节俭。每餐只有一个荤菜,床上盖的是普通棉被。大臣汲黯看到这种情况,就向汉武帝上书,说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优厚却生活简朴,这实际上是假装、沾名钓誉,想博取清廉的美名。
![]()
公孙弘听说后,回应道:"汲黯说得对。我与他交情深厚,他非常了解我。如今他在朝廷上指责我,确实说中了我的问题。我身居高位却盖棉被,生活像普通百姓一样,这确实是为了沾名钓誉。"汉武帝听了他的话,反而更加敬重他,认为他谦让有德。
![]()
这就是公孙弘的智慧:面对指责,不作任何辩解,全部承认,反而让汉武帝更加看重他。这是运用了"以退为进"的方法,使得指责者和旁观者都认为他"现在没有欺诈",所以罪名就减轻了。
公孙弘又称赞汲黯忠心耿耿,因此汉武帝和同僚们都认为公孙弘肚量如海,不把沾名钓誉当作野心,对朝廷统治没有危害,只是个人习惯罢了。
游击队的智胜
过去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运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击败了敌人的疯狂进攻。敌人来势汹汹,游击队不与他们正面交锋,反而撤退到山林中。敌人以为胜券在握,越发骄横狂妄。然而,游击队却在撤退中寻找机会,等到敌人疲惫时,突然出击,消灭了大量敌人。
![]()
这是兵法的要领: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待时机行动,以退为进,最终导致敌人失败。这就是游击战的战术,灵活多变,以退为攻,确实是军事家出奇制胜的谋略。
网恋诈骗的陷阱
当今社会,网络诈骗猖獗,有人以网恋为名,行骗取钱财之实。有一位女受害人,名叫小玲,二十六岁,容貌秀丽,工作体面,但家里催婚催得很急,她心里感到焦虑。于是她在网上交友,遇到一个网名叫"把握"的男子,他温文尔雅,体贴入微。
![]()
男子自称忙于开办工厂,没时间见面,又用"心里有你,见面是必然的"这样的话,来打消小玲的疑虑。等到小玲对他产生好感,以为两人感情深厚时,男子便以开店为由,借助风水的说法,要求小玲汇款购买花篮庆贺开张。小玲没有怀疑,汇去了八千多元,然而钱一到账,男子就音讯全无了。
![]()
这是诈骗分子使用的"以退为进"手段:先以回避不见面作为"退",让女受害人产生期待,再以开店为由,骗取她的钱财。小玲遭遇了这种骗局,才知道网络交友的危险,但后悔已经晚了。
培训机构诈骗的伎俩
还有一件事,关于培训机构的诈骗。有一位孙女士,住在厦门,她的孩子在某培训机构,购买了线上课程。机构停课后,孙女士想退费却找不到门路。突然她收到短信,声称机构决定退费,邀请她加入一个QQ群。
![]()
孙女士进群后,与所谓的"机构客服"联系,被告知需要预先存入资金,才能获得返利。孙女士信以为真,预存了三万五千元,开始确实得到了七千元返利,但当她想提取本金时,却被告知需要再预存五万元。孙女士这才意识到被骗了。
![]()
这是诈骗分子冒充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以退费为理由,诱骗学员钱财的伎俩。先用退费作为诱饵,让学员产生希望,再以预先存入资金为由,骗取他们的钱财。这是现代世界的骗术,利用"以退为进"的方法,引诱人进入圈套。
秦晋淝水之战
从前,前秦和东晋在淝水交战,前秦先锋部队二十五万人,被东晋军队击溃了五万。前秦内部君臣不和,禁令未能有效施行,降将朱序泄露军情,导致全军混乱,想前进不能,想后退也不行。东晋军队趁机以半数兵力攻击数倍于己的敌人,大获全胜。
![]()
这是前秦的失败,并非他们的兵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不能审时度势,运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如果前秦军队能在失利的情况下寻找机会,以退为攻,或许可以挽回败局。
但是前秦军队没能这样做,反而被东晋军队利用机会,最终导致惨败。这是战争的教训,"以退为进"不一定是导致失败的方法,审时度势,才能克敌制胜。
商战的谋略
当今的商业竞争,也不乏"以退为进"的策略。有商人甲,与商人乙争夺市场,甲的商品质量差而价格高,乙的商品质量好而价格便宜。甲知道自己无法抗衡,于是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降价促销,试图薄利多销。
![]()
乙看到甲降价,以为甲的商品质量差,不敢与自己竞争,也降价应对。然而甲的商品虽然质量差,但价格已经很低,仍然有市场。乙的商品虽然质量好,但价格也降低了,利润受到损害。时间一长,乙的资金逐渐匮乏,无法持久,最终被甲击败。
![]()
这就是商战的谋略,以退为进,先通过降价引诱对手,然后趁对手陷入困境时取胜。这是商人的智慧,懂得进退的时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
这六件事,都体现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和方法。公孙弘的谦让,游击队的智胜,网恋诈骗的陷阱,培训机构诈骗的伎俩,秦晋淝水之战的教训,商战的谋略,都向人们展示了"以退为进"的道理。
![]()
有的通过退避来前进,有的通过退让来进攻,有的通过后退来引诱敌人,有的通过退却来获取利益。这是世事的常理,人心的变化,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说:"以退为进,是智者的谋略。"
以退为进局的破局
以退为进局,是“千门”秘传的一种高明策略。它的本质在于:向对手展示自己的弱小,隐藏真正的实力和意图,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动,从而掌控局面,克敌制胜。这种策略如果运用在竞争或博弈中,常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让对手措手不及。
然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制约的。以退为进局,自然也有破解之法。现在简要阐述其中的要领,希望能帮助大家窥见其中的奥妙。
![]()
第一点是:察言观色。人内心的变化,都会表现在神态和言行之中。所以和人交往时,应当留心观察对方的言语、行为和神色,来体察他的真实心意。比如在市井中,遇到低价卖东西的人,要先观察他的神色是否自然,言语是否诚恳。如果神色慌张,言语闪烁其词,那其中必定有诈。
第二点是:审时度势。世事如同棋局,每一局都是新的,人心也像棋局一样变幻莫测。所以和人交往时,要仔细观察分析当前的情势和事态的发展,来看清其变化。比如在官场中,遇到声称淡泊名利的人,要先观察他平时的行为是否一致。如果平时贪欲很强,却突然变得淡泊名利,那必定是有所图谋。
![]()
第三点是:慎终如始。任何事情开始容易,坚持到最后、保持初心很难,骗术也是如此。所以和人交往时,要从始至终都保持谨慎,观察事情的最终结果。比如在商人中,遇到愿意高价买货的人,要先观察他在交易时是否公平。如果交易时突然压低价格,或者以次充好,那其中必定有诈。
第四点是:明辨是非。人心的复杂,根源在于贪婪、愤怒、愚痴、傲慢、猜疑这些弱点。所以和人交往时,要明辨是非对错,去除这些疑惑。比如在江湖中,遇到以算命为名的人,要先辨别他是否真的有什么神通。如果他说的话都是虚妄不实的,并且借机索要钱财,那必定是骗子。
![]()
以退为进局,虽然精妙,也不能经常使用。因为人的智谋有限,而对手的狡诈无穷。如果经常使用,必然会引起怀疑;一旦被怀疑,骗局就会失败。所以善于实施这种骗局的人,一定要懂得节制。不能常用,要用就要成功;不能尽用,要用就要必胜。这样才能始终保持这个骗术的效力。
以退为进局,虽然是智谋之人常用的手段,但也必须了解它的利弊。运用得当可以制服对手,取得胜利;运用不当,反而会害了自己。所以善于实施这种骗局的人,必须先了解人性,再设局引诱,最后懂得节制使用。这样才能始终保持骗术的精妙,让对手无机可乘。
以退为进局的总结
天地初开,万物开始生长,筹划谋略的方法从古代就已经兴起。在这人世间,各种策略变化无穷,方法多样,“以退为进”的谋略尤其精妙,可以说是智慧谋略的最高境界。以退为进,如同龙蛇蛰伏,静待风云变幻;又像鹰隼准备攻击,隐在云层之中。
![]()
自古以来,兵法中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这就是“以退为进”的起源。战争是危险的事情,直接冲突可能导致双方俱损,有智慧的人不会这样做。所以善于作战的人,必须清楚形势,审察敌我情况,懂得何时前进,何时后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韩信背水一战,不是不知道后退,实际上是以退为进,将军队置于绝境而后求得生机,最终成就大业。这是军事上“以退为进”的典范。
![]()
在政治领域,也常有“以退为进”的策略。古代的帝王,遇到权臣把持朝政或外敌入侵时,往往隐忍不安动,假装示弱,等待时机。比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受屈辱,最终带领三千越国士兵吞并了吴国。这是政治智慧的体现,不是单凭匹夫之勇能够做到的。由此可知,“以退为进”不是真正的退让,而是积蓄力量,为长远计划做准备。
![]()
在商业竞争中,同样不乏“以退为进”的策略。商人之间竞争激烈,有的明争暗斗,有的互相欺诈。但有智慧的人明白,直接对抗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只有以退为进,才能出奇制胜。
比如有的企业面对强大竞争对手,不逞一时之强,反而主动放弃部分市场份额,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几年后,竞争对手逐渐衰落,而这家企业凭借过硬的产品,以及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实现超越。这是商业竞争中“以退为进”的巧妙运用。
![]()
在江湖骗术领域,“以退为进”的手法,更添几分神秘色彩。千门是江湖上的隐秘流派,擅长各种骗术和心理战术。他们的“以退为进”策略,往往与人心微妙变化、人性弱点密切相关。
比如有的江湖术士想要卖药,不先说明药的神奇效果,反而用各种言辞强调药的难得和价格昂贵,让人产生怀疑。接着,术士又假装大方,声称愿意低价出售以示诚意。这时,旁观者大多被他的“诚意”打动,以为遇到了高人,纷纷买药。殊不知这是术士的“以退为进”之计,先用高价让人吃惊,再用低价诱惑,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圈套。
![]()
以退为进局的策略,虽然妙用无穷,但不是人人都能运用的。这种策略的关键在于洞察人心、把握时机,更需要超常的定力和智慧。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必定会失败。所以善于运用这种策略的人,一定是深沉稳重之人,能够忍辱负重,审时度势,明察秋毫。
![]()
以退为进局,虽然多用于谋略和斗争,但其精神实质可以广泛应用于人生的各个领域。比如在求学中,遇到难题不退缩,先退一步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最终能攻克难关;在处世中,遇到争执不冲动,先退一步以和为贵,才能化解矛盾;在修身中,遇到挫折不气馁,先退一步反思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因此,以退为进局不单是一种骗术,更是人生智慧的体现。它教会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冷静和理智,在困境和挑战面前找到突破的方法。希望大家能深刻理解此局的精髓,运用在生活和思想中,那么无论身处何地,面对何种困难,都能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