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张玮 张占洁
摄影:通讯员 刘坤维
“原本做好了‘失声’的准备,没想到现在不仅能正常说话,还能继续享受美食。”10月1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附属协和医院,喉癌患者张先生完成复查,各项指标平稳。通过创新疗法,他保住了喉咙,重获正常生活。这背后,是武汉协和医院多学科团队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突破,一项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的“中国疗法”,正为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这一世界性难题带来跳跃性的解决方案。
![]()
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杨坤禹教授团队讨论患者病情
52岁的张先生(化姓)是这项新疗法的受益者。作为一名教师,声音是他的“第二生命”。2024年,他被诊断为局部晚期下咽癌时,一度陷入绝望:“如果不能讲课,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辗转到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张先生接受新疗法后,肿瘤明显缩小。后续通过精准手术,专家团队成功保住了他的喉功能。如今,他不仅重返讲台,还能和家人畅所欲言。
“每当看到患者术后能够正常说话、吃饭时,团队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协和医院肿瘤科主任杨坤禹教授说,过去面对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患者,团队往往需要做大范围的切除手术,很多患者因此失去喉部,不仅失去发声能力,连正常的吞咽功能都受影响。
如何在根治癌症的同时,帮助患者保留说话、吞咽等功能,守护他们的生活尊严?协和医院组建了一支由肿瘤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科、影像科、核医学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MDT团队,十年来只为攻克这一难题。杨坤禹教授说:“医疗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天花板’,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突破。”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建立了全新的治疗体系:先通过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进行新辅助治疗,使肿瘤显著缩小,再实施精准的缩小范围局部切除。“就像先‘围剿’再‘精准打击’。”杨坤禹形象地比喻,经过新辅助治疗,肿瘤会大幅度缩小,这时只需要根据缩小的程度适当进行肿瘤切除,就能达到以往“大刀阔斧”手术的疗效,同时成功保留患者的喉功能。
![]()
![]()
这项研究的临床数据令人振奋,杨坤禹教授介绍,纳入新疗法的47例患者中,都成功保留了喉部功能,90%的患者肿瘤缩小超过50%,80%的患者肿瘤出现显著肿瘤病理学消退。“我们的研究证明‘保命’和‘保生活质量’可以兼得,这为头颈部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这项“中国方案”正在获得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未来有望惠及更多患者,让他们在战胜病魔的同时,保住尊严和高质量生活。
专家名片
![]()
杨坤禹
职务: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肿瘤病学教研室主任。国家卫健委“国家杰出医师”、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肿瘤专委会副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专委会副主委、湖北省肿瘤放射治疗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本部)、周三上午(金银湖院区)、周三下午(本部名医门诊)、周五上午(金银湖院区名医门诊)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