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自古多情。
在第三代越剧花旦中,那可是个个都是顶级美人,高手云集!
尤其是江浙沪地区,俗话说江南出美人,看来是真不假!
在他们当中,你又最喜欢谁?
![]()
上海:方亚芬
说起上海越剧院的“当家花旦”方亚芬,你可别把她想象成一个只会循规蹈矩唱老戏的艺术家。
她可是袁派的翘楚,总是能把越剧玩出新花样,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永远在折腾越剧的新可能。
![]()
今年,方老师简直是连轴转的节奏。作为上海越剧院一团团长,她全程牵头了剧院七十周年的全国巡演。
![]()
那阵势,可不一般!光是七月初,她就带着《红楼梦》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部看家戏,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和吉祥戏院连演四天,票几乎是秒空。
![]()
她和赵志刚老师时隔25年再次搭档,是最让戏迷们疯狂的,演绎尹袁版的《红楼梦》中的宝黛情深。
上半场她演林黛玉,那种病弱、孤傲、痴情的劲儿,方老师拿捏得死死的。
![]()
她还打算把越剧和现代艺术来个跨界结合,这种敢于尝试、敢于突破的精神,简直就是越剧界的潮人。
难怪有戏迷说方亚芬老师永远能给咱们惊喜!
![]()
其实,方老师的这份潮可不是一天练成的。1965年她出生在浙江宁波,从小就爱唱爱跳。
15岁那年,在别人的推荐下,她考进了镇海越剧团。那时候她可没什么基础,但凭着一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儿,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功、吊嗓子,别人休息她还在琢磨台步。
![]()
第一次演《柳毅传书》的女主角,她就因为扮相端庄、唱腔清亮,被观众记住了。
真正改变她艺术生涯的,是1985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在这里,她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正是越剧袁派的创始人袁雪芬大师。
![]()
袁老看中了这个宁波姑娘的灵气,倾囊相授,手把手教她,小到一个眼神、一句唱腔的换气,都亲自示范。
![]()
1987年毕业时,方亚芬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上海越剧院,刚进院就挑大梁演《红楼梦》,还跟着剧团去了法国巴黎秋季艺术节演出,可谓是一战成名,风头无两。
![]()
方亚芬的戏路宽得惊人,花旦、闺门旦、青衣她都能演,连泼辣旦和老旦也不在话下。
她塑造的经典角色多不胜数,有《西厢记》里崔莺莺的矜持温婉,《祥林嫂》里饱经沧桑的祥林嫂,还有《梁祝》里敢爱敢恨的祝英台和《玉卿嫂》里凄美玉洁的玉卿嫂这些等等。
![]()
2007年,她就是靠着《玉卿嫂》和《碧玉簪》里的李秀英这两个角色,全票拿下了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这份荣誉在越剧界,可是含金量极高!
![]()
袁雪芬大师生前曾叮嘱唱腔设计,别把方亚芬框在她这里。
而方亚芬也确实做到了,她既保留了袁派质朴深沉的底色,又融入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情感表达,把袁派艺术唱出了新生命。
![]()
浙江:王滨梅
王滨梅老师现在可不光是演员,她还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院长,妥妥的女强人一枚!
![]()
今年开年,她就没闲着,刚在浙江卫视越剧春晚上演了《孔雀东南飞·惜别离》,扮相还是那么英气十足,嗓音甜得像浸了蜜。
不过,除了登台演出,她更多的心思都扑在了院团建设上。
![]()
你想“小百花”这块金字招牌,可不是那么好管的。
既要排新戏,又要带新人,还得抽空去基层做越剧普及,典型的双肩挑。
![]()
2024年,她还牵头复排了现代戏《绿水青山》,把生态保护这个时代主题融入越剧,反响特别好,这眼光和格局,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王滨梅1970年出生在浙江玉环,10岁就考进了浙江艺术学校越剧科,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
![]()
她天生一副好嗓子,傅派、金派、吕派都能唱,还能把越歌和流行歌曲的技巧融进去。
老师们都夸她简直就是老天爷赏饭吃。毕业后,她从浙江越剧一团的普通演员,一路做到了副团长、院长,这背后,是实打实的努力和付出。
![]()
她的表演风格偏生活化,尤其擅长演现代戏里的女英雄。最经典的,就是《秋瑾》里的秋瑾。
凭这个角色拿了全国电视戏曲“兰花杯”最佳女主角奖。
![]()
2022年,她主演的《枫叶如花》拿了文华大奖,评委们都说她把英雄演活了,一点都不脸谱化,这评价可不低!
![]()
浙江:李敏
今年5月,李敏老师可是大出风头。她受央视邀请,去绍兴沈园拍了“诗意中国”专题片。
在沈园那堵著名的照壁前,她穿上戏服,化身唐琬,轻声吟诵《钗头凤·世情薄》。
![]()
那眼神里的哀怨和无奈,配上沈园的古朴景致,简直就是穿越了千年,把人瞬间拉回陆游和唐琬的悲情世界。
连朗诵家张宏都夸她演活了千年悲情。
![]()
作为绍兴市越剧团的艺术总监,李敏老师平时除了排戏,还经常去学校做越剧讲座。
绍兴可是陆游和唐琬的故乡,她想让更多人通过越剧,读懂这段千古绝唱。
![]()
李敏是地道的绍兴人,从小就泡在越剧的氛围里长大,后来考进艺校专攻花旦,最擅长王派和傅派。
她学戏特别较真,为了演好唐琬,不光把陆游的诗词背得滚瓜烂熟,还反复去沈园体验意境。
![]()
光是《钗头凤》这出戏,她就演了不下百场,从舞台剧到越剧电影,每个版本都有新的感悟,把自己活成了唐琬。
![]()
除了唐琬,她在《盘妻索妻》里演的谢云霞也很经典,那句“洞房悄悄静幽幽”的唱段,嗓音婉转缠绵,把大家闺秀的羞涩和深情全唱出来了。
她的这份细腻入微的表演功力,让她拿梅花奖,那是实至名归。
![]()
江苏:陶琪
从浙江再往北,来到江苏,南京越剧团的陶琪老师,也是第三代花旦里的硬角色。
她和方亚芬被戏迷称为袁派的“双生花”,但风格却大不相同。
![]()
如果说方亚芬是袁派的创新者,那么陶琪就是袁派的知音和守望者,她把传统越剧唱得有滋有味,把袁派的精髓刻进了骨子里。
陶琪老师近年来的重心,都放在了经典剧目的复排和青年演员的培养上。
![]()
今年4月,还有戏迷拍到她在南京越剧院排练厅里,指导年轻演员演《柳毅传书》,从身段到唱腔,都亲自示范,一点不含糊。
她常说好东西得传下去,不然就断了。这种对艺术传承的责任感,让人肃然起敬。
![]()
虽然现在她登台的次数比以前少了,但偶尔有重要演出她还是会亮相。
去年在苏州的袁派专场里,她一段《祥林嫂·天问》,那唱功,还是当年拿梅花奖的水准,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
陶琪是1977年考上南京市越剧团的,一进门就被袁派那种质朴深沉的魅力迷住了,从此一门心思学袁派。
她的老师是剧团里的老艺术家,把袁雪芬大师的表演精髓一点点教给她。
![]()
陶琪学戏特别刻苦,为了练《莫愁女》里“瞎子”的戏份,她蒙着眼睛练了几个月,连走路的姿势都像极了盲人,这份钻研劲儿,令人佩服。
![]()
1996年,她凭借《劈山救母》《祥林嫂·天问》等四出折子戏,一举拿下了第1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成了南京第一个拿这个奖的越剧演员。
![]()
她的经典角色里,《柳毅传书》的龙女三娘最让人难忘。她那眼波流转间对柳毅的眷恋,“欲语还休”的神态,把袁派的含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
还有《李清照》里的女词人,从前期的温婉到后期的悲凉,唱腔里全是故事。
戏迷们都说陶琪一开口,就知道李清照在想什么,她把李清照的内心,都唱出来了。
![]()
结语
当然,江浙沪的第三代越剧花旦里,除了这四位,还有不少狠角色,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撑起一台大戏,个个都是越剧舞台上的宝藏。
![]()
到底谁能摘得“第一花旦”的桂冠?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甚至可以说,根本无需争一个高下。
因为越剧的魅力,从来不是为了争高下,而是每一个演员都在自己的赛道上发光发热,绽放出独特的风采!
![]()
信息来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