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运界网消息,国际社会即将迎来首个针对跨国污染源实施的全球性碳定价机制。
国际海事组织(IMO)成员国预计于10月14-17日在伦敦召开的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特别会议(MEPC E.2)上正式通过“净零排放框架”(NZF)。这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规若成功落地,将标志着全球航运业气候治理进入全新阶段。
![]()
框架结构及最新进展情况
“净零排放框架”由分级碳强度标准与零排放技术奖励定价机制两大支柱构成。框架通过后,IMO将于10月20日至24日启动技术工作组会议(ISWG-GHG-20),重点磋商该标志性气候政策的具体设计与实施方案。此次框架的通过不仅是近年来气候外交领域的重大突破,更将在11月贝伦气候大会(COP)前向世界传递多边主义仍能推动气候行动的重要信号。
最新情况显示,该框架获得了包括金砖国家多数成员、欧盟27国、加拿大、英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巴拿马、智利等国的支持。全球航运理事会(WSC)代表行业发声,180余家航运企业联合声明NZF对建立全球监管确定性至关重要。尽管沙特、美国为首的少数产油国自4月以来持续试图阻挠协议,但未能改变大局。太平洋岛国(Pacifc lsland states )在4月投票中集体弃权以抗议决策进程,但仍是推动气候雄心的关键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框架通过至2027年正式生效的窗口期内,多项核心政策细节仍需敲定,其中包括零排放能源与技术的定义及激励标准,以及预计自203年起每年高达150亿美元的资金使用方案。这些设计将直接决定政策实效与转型公正性。
来自市场的多方声音
业界专家则从不同角度对政策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从框架地位来看,Opportunity Green高级外交主任Emma Fenton肯定了框架作为减排基础的必要性,但强调零碳燃料定义与收益分配将决定协议是否真正秉持公正。清洁航运联盟(Clean Shipping Coalition)主席McCullough也指出,框架虽存在目标力度不足、燃料标准缺失等缺陷,却是不可或缺的起点。UCL能源研究所专家Nishatabbas Rehmatull博士表示,这一关键政策信号和相关指导方针有可能尽早释放数十亿美元零碳燃料投资,这将决定2030年5%-10%零碳燃料占比目标的实现。
从实施现状来看,非洲政策研究所(Africa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顾问Maria Ogbugo指出净零基金应设立发展中国家专项融资窗口,助力非洲船队更新与大陆自贸区建设。太平洋环境组织(Pacifc Environment)气候政策主任Davina Hurt呼吁成员国顶住美国压力完成框架落地,捍卫气候与海洋健康;Equal Routes组织主任Elissama Menezes则警示必须将LNG排除在框架外,避免甲烷排放破坏气候公信力。
面临的潜在挑战
据了解,4月的MEPC 83会议中,63个国家就“净零排放框架”达成一致,以沙特、阿联酋和俄罗斯为首的16个国家投了反对票,另有25个国家投了弃权票。
但运输与环境组织(Transport & Environment)与UCL联合预警称,就目前情况而言,现行框架至多实现2030年10%的绝对减排量,距30%的力争目标存在显著差距。每年150亿美元的预期收益也远低于碳税方案可实现的600亿美元规模。
他们指出,若不能依据严格的技术指南有效遏制高风险生物燃料与LNG的滥用,且未能构建一个向发展中国家倾斜的资金分配机制,政策的实际效果将显著减弱。这些关键性细则将在10月的技术工作组会议及2026年的持续谈判中得到明确。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