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0月13日讯 记者 高漫星 通讯员 孙鹏飞 杨程程 当法治教育遇上生动互动,知识便有了更鲜活的模样。近日,诸城市东武小学特邀法治副校长入校,一场充满新意的法治教育专题报告会就此展开,“讲解+互动”的形式,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堂干货满满的法治“必修课”。
![]()
报告厅内,同学们坐姿挺拔,眼神紧紧追随讲台。有的同学手持笔记本,把“校园暴力定义”“自我保护方法”等知识点认真记录;有的同学听到关键处,还会不自觉地点头,将法治知识深深印在脑海里。
![]()
![]()
![]()
法治副校长结合漫画案例,清晰阐释了校园暴力的范畴——从肢体冲突到网络谣言,从语言侮辱到孤立排挤,让同学们对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有了直观认知。同时,他还通过真实事例剖析校园暴力的危害,引导大家明白“对暴力说不,就是守护自己的成长净土”。
![]()
![]()
最受学生欢迎的问答环节中,“同学发我丑照算不算暴力?”“校园欺凌对施暴者有什么危害?”……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疑问,同学们积极踊跃回答,法治副校长耐心引导,教大家遭遇暴力时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更鼓励大家不做旁观者,主动抵制欺凌行为。
![]()
这场报告会让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鲜活易懂,让法治意识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活动的尾声,德育负责人臧方虹表示法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安全铠甲”,希望同学们能把学到的内容记在心里、用在日常,同时学校会持续把法治教育融入校园生活,让每一位东武学子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安心学习、快乐成长。
![]()
学生如何做
1.不做受害者
(1)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2)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3)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4)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2.不做附和者或旁观者
(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4)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3.不做欺凌者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4.加强法治意识教育
家长如何做
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打压孩子的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如果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采取行动。
(1)冷静。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
(2)共情。不要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遭受欺凌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对孩子表达共情,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号: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你对于他所遭受的对待非常痛心。
(3)接纳。孩子遭受欺凌后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因为孩子可能处于应激状态,不要对他产生二度伤害。
(4)安抚。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5)感谢。告诉孩子很感谢他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同时向他说明,只有他愿意谈到这个事情,爸妈才有机会可以帮助他。比较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尽管这么艰难,你却依然愿意告诉我,谢谢你的信任。
多一些关注,重视法治教育
多一些沟通,了解孩子情况
多一些耐心,坚持正面引导
多一些引导,注重言传身教
多一些联系,加强家校共育
预防欺凌小口诀
与人为善大道宽,盛气凌人朋友少。
以强凌弱不可取,团结友爱最重要。
玩笑打闹别过火,小磕小碰别发飙。
情绪过激事端起,理性沟通矛盾消。
有益活动勤参与,良师益友多结交。
懂法守法能自律,身心健康乐逍遥。
抵制校园欺凌
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我们要告诉孩子们
既不要做施暴者,也不要做受害者
让我们共同努力,对校园欺凌说不!
愿所有孩子都能被温暖对待!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