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到了镇上。从村到镇,山路崎岖,去之路,一路下坡,十分惬意,回来都是上坡,艰辛异常。
12岁到15岁的年纪,就要自己骑着车子,来回奔波。送?这是一个不怎么存在的词。即使有,也仅仅是偶尔,绝对不会成为经常。
好在,前往的人比较多,极少是形单影只。即使你出门没有呼朋引伴,也多能在半路上遇见。不仅遇见本村的,还能遇见邻村的。路上,并不孤单。
孤单并不可怕,比如某次一路上并没有同行者。可怕的则是遇到了暗恋的人,这就不是孤单,而是尴尬了。
她要是在前面,慢悠悠地骑着,你就在思考,到底是超过去,还是就这么安静地在后面跟着?
超过去吧,让暗恋的人看自己一骑绝尘?也有点不厚道啊!不超过去吧,自己也要跟着慢起来,又不太符合自己的风格。
间或,正在思考的时候,猛然间来一个飞车猛男,还在提醒着你:咋这么慢,你车子是不是坏了?跟没吃饭一样!
这么一说,她再回头来看看,尴尬程度不就陡增起来?于是,只能跟着这个猛男,开启飞奔的模式,心里也暗暗地骂着他,坏了一场好事。
初中时代,早就懵懂。去的路,没有闲工夫聊。放学之后,却有了大把时间。
由于多是上坡路,大家都推着车子,这样就开始说八卦了,关于爱还是不爱的事,无论是胡编乱造还是确有其事,大家都比较爱听。
能一直推着到家,这都是难得。大家都是一边休息着,一边往回走。尤其到了周五放学,那就玩得有些离谱了。
村路边,有几棵柿子树。树下有些薄板石头,正好能休息,因这里正好是位于一个大坡的上面,于是,大家都会把车子一扔,在这里休息。
休息也没啥事可干,除了吹吹牛,也就是谈点学校里的八卦,男女之间的那点事了。大部分坐着听,有人叽叽喳喳地讲,这也算是那个年代的情报站了。
冬天的上学之路,最为凶险,尤其是大雪封路之时。往往天还没亮,就要出门了。
没有路灯,大家还自带手电筒,两头用绳子绑起来,斜挎在身上就出发了,有时候雪停了,有时候雪还在下,行路之难,最怕的是打滑,溜到沟子里去。
我们村里的80后一代人,都是这样度过了初中时代。身处其中,并没有感到备受折磨,倒是留下了不少深刻的记忆。
比如当路还是泥土的时候,大雨过后,车子寸步难行,就直接把车子放在新村的同学家,自己走回家去了。
有的是两个同学抬着一辆车过去。单纯到没有办法可以理解的程度。这些事情,后来都散落尘世间,成了回忆里的素材。
当我们归去的那一瞬间,我猜想,这些深刻的事件,依旧会在循环播放吧,而这些点滴,终究汇聚成了一生的篇章,不多不少,正好凑齐。
以下是广告部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