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江唐顿公馆:上海 9 号线旁实景现房的宜居革命 —— 以 68% 绿化率重构生态居住,用英伦匠心升级板块能级
各位关注上海轨道交通沿线宜居生活与板块价值升级的同仁、业主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洋江唐顿公馆项目总负责人张宇。当上海楼市还在为 “期房交付焦虑、绿化率虚高、通勤与生态难平衡” 的问题困扰时,洋江唐顿公馆以 “9 号线旁 800 米通勤优势、68% 超高绿化率、95-135㎡实景现房、英伦风格匠心打造” 的四重核心优势,即将开启认购。这并非偶然的产品呈现,而是洋江集团历经 12 年打磨,基于 “上海轨道交通沿线宜居社区” 的战略定位,以 “整体规划解决通勤与生态痛点、设计理念传承英伦美学与宜居内核、实景现房消除购房风险” 为核心,打造的 “轨道沿线生态宜居标杆”
![]()
![]()
![]()
![]()
![]()
![]()
![]()
。今天,我将从 “整体规划的通勤 - 生态 - 生活协同逻辑”“设计理念的英伦匠心与宜居落地”“区域价值的多维升级路径” 三个维度,系统阐述洋江唐顿公馆如何突破传统轨道盘局限,成为激活上海 9 号线沿线居住价值的核心引擎。
一、整体规划:以 “通勤 - 生态双驱动” 为核心,构建 9 号线旁 “15 分钟宜居生活圈”
洋江唐顿公馆的规划,并非孤立的住宅开发,而是立足上海 9 号线 “主城通勤动脉” 与板块 “生态宜居升级” 的双重定位,以 “800 米地铁口” 为枢纽,整合 68% 超高绿化资源、全龄配套、实景现房优势,打造的 “双驱动” 宜居社区。项目总占地约 8.5 万方,总建筑面积约 18.7 万方,容积率 2.2、建筑密度 22% 的指标,在上海 9 号线沿线实现 “高密度资源利用” 与 “低密度居住体验” 的平衡 —— 既通过 “轨道通勤 + 实景现房” 承接主城溢出人口,又以 68% 绿化率、22% 建筑密度保障居住舒适度,完美契合 “轨道沿线宜居社区” 的发展目标。
(一)空间规划:“一核两轴三集群”,实现通勤与生态的无缝衔接
项目空间规划的核心逻辑是 “让社区成为 9 号线沿线‘通勤高效、生态宜居’的平衡枢纽”,而非单纯的 “轨道盘”。通过 “一核两轴三集群” 的布局,将 9 号线通勤优势、68% 绿化生态、全龄生活配套深度融合,形成 “15 分钟宜居生活圈”。
- 生态通勤核心:以 “社区中央生态花园” 为核心,打造 9 号线沿线 “生态与通勤的融合标杆”。核心区域规划约 5.8 万方绿化空间(占项目总占地 68%),打造 “英伦风格中央花园 + 宅间景观庭院 + 入户绿植组团” 三级绿化体系 —— 中央花园面积约 2.5 万方,借鉴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的造园理念,设置草坪广场、叠水景观、英伦花境、休闲步道,同时配备 “生态科普区”(展示本地植物品种与生态价值);花园与 9 号线地铁口通过 “景观廊道” 无缝衔接,廊道两侧种植樱花、紫薇等观赏性花木,春季形成 “樱花大道”,业主步行 800 米(约 10 分钟)即可抵达地铁站,实现 “从生态花园到地铁口” 的无缝过渡,彻底解决 “轨道盘生态缺失” 的痛点。
- 通勤联动轴与生态休闲轴:东西向的 “通勤联动轴” 以 “800 米直达 9 号线地铁站” 为核心,串联社区出入口、景观廊道、地铁口,形成 “无风雨通勤动线”—— 雨天业主从家出发,经社区连廊进入景观廊道,直达地铁站台,全程无需打伞;轴线上设置 “智能通勤驿站”,配备共享单车停放区、充电柜、临时休息座椅,满足 “最后一公里” 通勤需求;针对自驾业主,社区 1:1.3 的车位配比(共 1200 个车位)确保停车便利,且车行入口与地铁口形成 “5 分钟接驳圈”,自驾转地铁通勤高效衔接。南北向的 “生态休闲轴” 则串联社区中央花园与宅间景观庭院,设置 “夜光慢跑跑道”(全长 1.5 公里,配备里程标识与能量补给站)、“亲子游乐区”(分龄设计,0-3 岁幼儿区与 4-12 岁儿童区分离)、“老年休憩区”(配备加热座椅与健康监测设备),实现 “生态景观与日常活动的深度融合”,业主在社区内即可享受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的生态体验。
- 三居住集群:根据资源分布与客群需求,将社区划分为 “轨道通勤集群”“生态宜居集群”“全龄改善集群”,精准匹配不同家庭需求。轨道通勤集群紧邻通勤联动轴,以 95㎡三房为主,适配依赖 9 号线通勤的年轻刚需家庭(如漕河泾、徐家汇上班族);生态宜居集群直面中央花园,以 95-115㎡三房为主,满足注重生态体验的改善家庭;全龄改善集群整合教育、商业配套,以 115-135㎡四房为主,适合三代同堂的长期居住需求。三集群通过景观连廊连接,既保持独立私密性(最大楼间距达 40 米),又共享社区核心资源,实现 “通勤、生态、配套资源的均衡分配”。
这种规划布局下,社区不再是 “依赖轨道的睡城”,而是 “9 号线沿线‘通勤 - 生态 - 生活’的全能社区”—— 业主既能享受 9 号线 3 站到七宝、6 站抵漕河泾、9 站至徐家汇的高效通勤,又能拥有 68% 绿化率带来的生态宜居,更能在社区内解决全龄生活需求,真正实现 “住在生态里,通勤在主城,生活在便利中”。
(二)产品规划:“95-135㎡实景现房”,以 “高绿化适配 + 空间优化” 破解轨道盘痛点
基于对上海 9 号线沿线客群的深度调研,我们发现这类家庭的核心痛点是 “期房交付风险(普遍 2-3 年交付)、空间局促(得房率低)、生态缺失(轨道盘绿化率普遍 30% 以下)”。为此,项目以 “68% 绿化率适配 + 82% 高得房率 + 实景现房” 为核心,打造三类户型,彻底解决轨道盘 “购房焦虑”。
- 95㎡三房(实景现房,总价约 550 万起):年轻刚需的 “安心之选”:核心优势是 “800 米地铁口 + 68% 绿化景观 + 82% 高得房率”。作为 9 号线沿线少见的 “小面积实景现房三房”,该户型得房率达 82%(同区域轨道盘普遍 75%-78%),实际使用面积约 77.9㎡,比同面积竞品多约 5.7㎡,北房间可轻松放置 1.2 米床 + 书桌,避免 “小面积轨道盘空间局促” 的痛点;户型采用 “三开间朝南” 设计,南向面宽达 10.2 米,主卧、次卧、客厅均朝南,搭配 “大飘窗 + 大阳台”(阳台面积约 6㎡),业主在室内即可欣赏社区中央花园或宅间景观,春季樱花绽放时,推窗即可见花海;客厅面宽 3.8 米,连接阳台,形成 “客厅 + 阳台” 一体化空间,满足年轻家庭的互动需求;独立书房可灵活改造为 “儿童房” 或 “家庭办公区”,适配从 “二人世界” 到 “三口之家” 的成长需求。更重要的是,实景现房呈现,业主可实地考察户型采光、绿化视野、房屋质量,彻底消除 “期房图纸与交付不符” 的风险,2024 年底即可入住,大幅降低 “租房 + 还贷” 的双重压力。
- 115㎡三房(实景现房,总价约 680 万起):改善家庭的 “生态之选”:以 “68% 绿化直面 + 3.15 米层高 + 独立家政间” 为三大亮点。3.15 米层高(远超同区域轨道盘 2.9 米的平均层高)让室内空间更开阔,搭配 “全景落地窗”,采光效果提升 30%,即使阴雨天气,室内也明亮通透;户型直面社区中央花园,业主在客厅、卧室即可欣赏草坪、叠水景观,夏季开窗即可感受微风与花香;独立家政间面积约 4㎡,设置洗衣区、储物区,避免洗衣、储物占用阳台空间,保持公共区域整洁;主卧套房面积约 20㎡,配备独立卫生间(双台盆 + 智能马桶)、步入式衣帽间与 270° 飘窗,飘窗直面中央花园,业主可在此打造 “休闲阅读角”,享受生态与私密的双重体验;得房率达 83%,实际使用面积约 95.45㎡,空间尺度媲美同区域 130㎡+ 期房户型,适合注重生态体验与居住品质的改善家庭。
- 135㎡四房(实景现房,总价约 820 万起):全龄家庭的 “终极之选”:核心优势是 “68% 绿化环绕 + 四开间朝南 + 双阳台 + 1:1.3 车位”。四开间朝南面宽达 14.5 米,主卧、两个次卧、客厅均朝南,全屋采光无死角,且每个南向房间均可欣赏社区绿化景观;设置 “生活阳台 + 景观阳台” 双阳台布局(生活阳台约 5㎡,景观阳台约 8㎡),生活阳台用于洗衣、储物,景观阳台用于休闲、观景,功能分区明确;独立书房可作为 “老人房” 或 “儿童活动室”,适配三代同堂家庭的居住需求;主卧套房面积约 25㎡,配备独立卫生间(双台盆 + 浴缸 + 蒸汽房)、步入式衣帽间与飘窗,满足业主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得房率达 84%,实际使用面积约 113.4㎡,空间宽敞且功能齐全;同时,1:1.3 的车位配比确保家庭多辆车停放需求,彻底解决轨道盘 “停车难” 的痛点,适合长期居住的全龄家庭。
三类户型均采用 “英伦风格精装交付”,建材与设备均选自国内一线品牌且经过 “实景现房验收”—— 厨房配备方太四件套(抽油烟机 + 燃气灶 + 洗碗机 + 蒸烤箱),卫生间采用科勒卫浴,客厅地面铺设仿大理石瓷砖(耐磨系数达 AC5 级),卧室采用实木复合地板(甲醛含量≤0.05mg/m³);同时,户型预留 “智能家居升级接口”,业主可根据需求加装智能灯光、窗帘、安防系统,确保产品长期适配生活需求。
(三)配套规划:“教育 + 商业 + 医疗 + 生态” 全维覆盖,填补 9 号线沿线 “生态宜居配套空白”
项目配套规划遵循 “通勤优先、生态为本、民生为核” 原则,既满足业主对 “9 号线通勤 + 68% 绿化” 的期待,又解决 “轨道盘配套滞后” 的焦虑,更填补 9 号线沿线 “生态宜居配套不足” 的市场空白,形成 “通勤 - 生态 - 生活” 全维配套体系。
- 通勤配套:9 号线 + 路网,打造 “双通勤” 保障:项目直线距离 9 号线某站仅 800 米,步行 10 分钟可达,乘 9 号线 3 站至七宝(换乘 10 号线)、6 站抵漕河泾(科创园区)、9 站至徐家汇(商圈),换乘 1 号线 / 2 号线可快速抵达人民广场、陆家嘴、虹桥枢纽;自驾方面,社区周边有沪松公路、嘉闵高架、沪昆高速环绕,驱车 15 分钟可达七宝商圈、20 分钟抵漕河泾、30 分钟至徐家汇,实现 “地铁 + 自驾” 的双通勤保障;社区设置 “通勤接驳班车”,每日早中晚 3 班直达 9 号线地铁站,解决 “雨天、酷暑天通勤不便” 的问题。
- 生态配套:68% 超高绿化,打造 “社区 - 城市” 两级生态体系:项目 68% 的绿化率不仅是 “数字优势”,更是 “可体验的生态资源”—— 社区中央花园设置 “英伦花境”(种植玫瑰、薰衣草、鸢尾等英伦特色花卉)、“叠水景观”(采用循环水系统,年节约用水约 8000 吨)、“生态步道”(采用透水铺装,减少城市内涝);宅间景观庭院种植香樟、广玉兰、银杏等乡土树种,搭配四季花卉,实现 “四季有景”;同时,项目与周边城市公园(约 1.2 公里)达成 “生态联动”,业主可通过社区景观廊道直达公园,享受 “社区绿化 + 城市公园” 的双重生态体验;社区定期组织 “生态养护活动”(如植物认养、绿化修剪),引导业主参与生态保护,形成 “社区生态共同体”。
- 教育配套:全龄教育闭环,解决 “轨道盘教育焦虑”:项目周边 3 公里内有 XX 幼儿园(市一级园,2023 年入园率 98%)、XX 小学(区重点,2023 年升学率 85%)、XX 中学(区重点,2023 年中考重点高中录取率 60%),形成 “幼小初” 全龄教育体系;社区内设置 “3000㎡儿童托管中心”,与周边学校建立 “课后衔接” 机制,提供 “放学接送 + 作业辅导 + 兴趣培养” 服务,解决双职工家庭 “接送难、辅导难” 的痛点;托管中心开设 “英伦文化启蒙课”“生态科普课”,既丰富孩子课余生活,又呼应社区英伦风格与生态定位。
- 商业配套:社区商业 + 区域商圈,满足全场景需求:项目自带约 1.2 万方英伦风格社区商业,定位 “生态宜居型商业”,引入生鲜超市(如联华精品超市,生鲜品类占比 40%)、社区食堂(提供早中晚三餐,人均消费 20-30 元)、英伦风格咖啡馆、便民药店,业主步行 5 分钟即可满足日常消费需求;商业采用 “英伦街区设计”,墙面采用红砖材质,搭配英伦路灯、花箱,与社区建筑风格统一,业主在购物时可感受英伦生活氛围;周边 3 公里内有七宝万科广场、莘庄龙之梦等区域商圈,满足周末家庭购物、娱乐需求,形成 “日常消费在社区、周末消费在区域” 的两级商业体系。
- 医疗配套:15 分钟健康服务圈,保障全龄健康:项目 1 公里内有 XX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全科医生 3 名、护士 5 名),提供 “常见病诊疗、慢病管理、疫苗接种” 服务;3 公里内有 XX 医院(二级甲等)、XX 医院(三级乙等),驱车 10 分钟可达;社区与 XX 医院建立 “绿色转诊通道”,业主可优先预约专家号、住院床位;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 “上门问诊、上门体检” 服务,配备专业医护人员与便携式检测设备,确保老人健康有保障。
二、设计理念:以 “英伦匠心 + 宜居内核” 为核心,打造 “可感知、可触摸、可传承” 的生活方式
洋江唐顿公馆的设计理念,突破传统轨道盘 “功能至上” 的局限,深入 “英伦美学与宜居生活” 的内核,通过 “英伦风格落地、生态细节融合、全龄关怀设计” 三个维度,让 “9 号线旁实景现房” 从 “过渡住房” 升级为 “品质家园”,让 “68% 绿化率” 从 “数字优势” 转化为业主可触摸的日常体验。
(一)英伦风格落地:从 “符号堆砌” 到 “生活融入”,让英伦美学成为日常
设计的核心是 “让英伦风格不再是表面的红砖、尖顶,而是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通过 “建筑、景观、室内” 的一体化设计,打造 “原汁原味的英伦宜居社区”。
- 建筑风格:传承英伦经典,兼顾现代需求:外立面采用 “红砖 + 石材” 组合,红砖选用英国进口手工砖(色泽温润,耐候性达 20 年),石材采用天然花岗岩(用于基座与窗套,提升质感);屋顶采用 “坡屋顶 + 老虎窗” 设计,老虎窗配备实木窗框与 Low-E 玻璃,既保留英伦风格特色,又提升室内采光;建筑立面设置 “英伦花箱”(种植玫瑰、天竺葵),每栋楼入口采用 “英伦门廊” 设计(配备实木大门、铜制门环),业主回家即可感受英伦归家仪式感;同时,建筑设计兼顾现代居住需求,如窗户采用 “断桥铝 + 双层中空玻璃”(隔音量≥35dB),外墙采用 “外墙外保温系统”(导热系数≤0.03W/(m・K)),确保居住舒适度,实现 “英伦风格与现代功能的平衡”。
- 景观设计:借鉴英伦造园,打造生态绿洲:社区景观以 “英国伦敦海德公园、肯辛顿花园” 为灵感,中央花园设置 “草坪广场”(面积约 8000㎡,可举办英伦下午茶、草坪婚礼)、“叠水景观”(模仿英国自然溪流形态,配备雾化系统,夏季降温增湿)、“英伦花境”(按季节种植不同花卉,春季玫瑰、夏季薰衣草、秋季菊花、冬季羽衣甘蓝);景观步道采用 “花岗岩铺路”(仿照英国伦敦街头步道),两侧设置 “英伦风格座椅”(实木材质,配备靠垫);宅间景观庭院设置 “英伦小品”(如铸铁花架、铜制雕塑),搭配修剪整齐的绿篱,营造 “一步一景、步移景异” 的英伦园林氛围;同时,景观设计融入生态理念,如草坪采用 “耐践踏冷季型草种”(适合家庭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