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十年前来成都,我们一起讨论贵族的消亡还记忆犹新。那时,我觉得他思维非常敏捷。而今70岁高龄还在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值得晚辈学习。如果他能像曹操那样跳出动画片一定要善恶分明的旧传统,打造曹操、汉献帝、袁绍三个悲剧英雄的新传统,就更厉害了。
看了《三国的星空》,很有新意和脑洞,但总感觉意犹未尽,隔靴搔痒。所以,想借此文把脑洞开到底,也把三国的痒挠到爽。
![]()
《三国的星空》当然首先颠覆了曹操,这并没有什么稀奇。从传统评书到罗贯中《三国演义》,曹操都是白脸,因为挟天子揽权,再加上法家风格的执政风格,比如不论德行,只看能力。严刑峻法等。这些都悖逆了儒家价值观。所以奸雄的形象已经刻在了中国人的集体意识里。至于曹操真正干过的灭绝人性之事——屠城,反而很少有人知道。
但曹操的形象自鲁迅开始就颠覆,鲁迅认为曹操是英雄,而不是奸雄。鲁迅那代人,正处于背离儒家价值,走向五四价值的风云转换时,对于曹操这种杀伐果断,残忍又快刀斩乱麻的人情有独钟。五四那一代人也像曹操一样开始时意气风发,开明包容。德先生赛先生。后来在严酷的斗争中慢慢变得法家那样权力意志,魏武扬鞭。
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里对曹操的改编一开始是成功的,少年驽马,英雄气。英雄气是三国那一代豪杰的特征。大一统时代条条框框太多,思想和行为都被压制,在政权松动,礼崩乐坏时最容易爆发个人的英雄气。东周的问鼎中原,秦末的争霸中原和三国的逐鹿中原,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随着思想与皇权的逐步收紧,乱世的英雄出得少,灭霸出得多。比如唐末的黄巢朱温,元末的陈友谅,明末的张献忠,李自成,清末的洪秀全等。
英雄和灭霸的区别是,英雄的第一性是匡扶之志,他也杀人如麻,但一切都是为了重建秩序。灭霸也会建立秩序体制,但第一性是流寇,甚至以烧杀奸淫和毁灭为快乐。
![]()
曹操当然是英雄,但《三国的星空》简直把曹操塑造成了圣人,从白脸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红脸。
曹操后来的屠城虽然是不得已,但从中可以看出文明的软肋,大英雄在丛林世界也不得不在自保中变得猜疑变态;大诗人看多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后也对杀人屠城变得麻木。如果我来写剧本,会塑造曹操的英雄气和英雄在丛林社会里的不得已之间张力,这种张力让曹操这个人物立体,既不是白脸,也不是红脸。而是悲剧的英雄,多棱角的角色。
看电影时能隐约感到易中天想塑造曹操的张力和挣扎,比如电影里袁绍谋士劝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那边说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这是对《三国演义》的颠覆,却是对历史真相的还原,事实就是如此。
然后,电影里曹操说,令不了诸侯,那就伐。把曹操的战争行为变成了为了天下和天子的不得已。但这种张力还是弱了点。
不过,易中天对曹操的改编已算可圈可点,据说《三国的星空》剧本大改了51次,小改无数。不容易。
更不容易的是汉献帝。电影最成功的角色颠覆是汉献帝刘协。汉献帝在三国演义里是个窝囊的傀儡,但他从几岁的小孩被董卓扶上皇位,把几乎要垮掉的汉朝国祚又延续了几十年。后来连曹丕、刘备这代人都熬死了,他都还没死。难度之大绝非傀儡能做到的。
![]()
汉献帝在董卓、曹操、曹丕之间辗转腾挪一辈子后,实现和平交接,亦算是个隐性英雄。谥号献帝,不是把江山献出去的意思,而是聪明睿智之意。
电影最出彩是颠覆了汉献帝的“衣带诏”,说汉献帝当时面临权臣逼迫的可能,不得已写下诛杀曹操的衣带诏,只是防范曹操造反,是被董承等奸臣利用,才让人去杀曹操。这一幕改编得很漂亮。最后汉献帝与曹操解释清楚,君臣又默契起来,重归于好。在官渡之战最危急时,汉献帝站出来帮助曹操,也是帮自己稳定军心。
电影多少还原了点汉献帝的本来面目,成功塑造了这个角色。但对袁绍的改编则是一个败笔。也许是受限于动画电影正邪分明的传统,把袁绍完全塑造成一个奸邪懦弱奢靡的反派,既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也不符合艺术的真实。
袁绍虽然祖上四世三公,但他是庶子,丫鬟生的,从小在家就被看不起,袁术是正房生的,把他视作奴才。所以袁绍拥有的地盘和地位主要靠自己打拼出来。而且,东汉乱世就是从袁绍杀了宦官,赶走外戚开始。也是他第一个站出来和董卓硬刚,后来还是讨董联盟的盟主。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奸邪懦弱奢靡之人。袁绍也有胆有识有英雄气。
曹操是在丛林社会中挣扎,反派袁绍的挣扎则更能体现那个时代的风云。
![]()
袁绍的软肋在哪里?
当董卓废长立幼,拥刘协为帝时,袁绍依据礼法和权斗需要就站出来反对。
董卓以汉献帝名义派人去盟主袁绍那里讲和时,被袁绍给杀了。他杀的不仅有董卓的人,还有汉献帝朝廷的人。
所以,袁绍为什么没有接受下面谋士提议的把汉献帝弄到身边?挟天子以令诸侯。
袁绍的怕在于要是和汉献帝在一起,两人本来就有嫌隙。如果汉献帝压制自己,岂不是给自己找了个婆婆。如果自己用武力像曹操那样架空汉献帝的权力,那有会破坏自己的人设,四世三公的大族啊,挟天子则完全不合当时的礼法,让自己失去道德制高点,也不利于自己号令天下。
面子加上自己世家大族的法统道统来源,让袁绍不得不放弃汉献帝这块诱人的肥肉加烫手的山芋。
曹操就没有这些顾虑。首先,面子根本不叫事儿,当年张绣杀了他儿子,曹操过几天就和杀子仇人共戴天了。乱世生存就得脸皮厚。第二,曹操确实承担了挟天子的代价,当时都以这个原因说他是汉贼,没有合法性。但这个烫手他承受得起。如果在和平时期,汉贼将会全天下共讨之。但在乱世,法统动摇时,曹操借用汉献帝这个法统构建了新的道统。
曹操用人从来不看孝廉操守这些,他自己就是个人妻控。重用平民里,平时出不了头,又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没钱了就去盗墓,也不信咒诅,结果反而揭开了金缕玉衣让灵魂不死的谎言。曹操之后就没人再用金缕玉衣陪葬了。
在曹魏政权稳定后就没屠城,反而曹魏统治内的百姓幸福指数相对最高。最讲仁义的刘备反而在成都造成民有菜色,军队打仗时人吃人。
不谈虚的,重实效。不要面子,看结果。不说仁义,保护自己地盘内不打仗就是对人民最大的仁义。汉家大旗不倒,军事经济猛涨,这就是曹操构建起来的新道统。袁绍还守着原来的道统,在风云变幻的乱世,如露亦如电,成了梦幻泡影。
所以,曹操袁绍的胜败是两个时代的道统之别。
袁绍一世英雄,输给了时代。连导火索许攸叛变把乌巢军事情报给曹操,也是因为世家大族派系众多明争暗斗,自己又无法在旧道统的规则内,做出最有利的决策所导致。电影也可以把袁绍塑造成悲剧英雄,在自己的道统里,无论如何选择都走向注定失败的结局。
![]()
然而,依然对易中天致以敬意。他十年前来成都,我们一起讨论贵族的消亡还记忆犹新。那时,我觉得易中天的思维非常敏捷。而今70岁高龄还在挑战自己的舒适区,更是难得,值得晚辈学习。如果他能像曹操那样跳出动画片一定要善恶分明的旧传统,打造曹操、汉献帝、袁绍三个悲剧英雄的新传统,就更厉害了。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你走进影院的好电影。

欢迎转发本文给你关心的他/她
传递真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