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200万留学,回国月薪6000?”——别笑,这是2023年真实投递箱里蹦出来的简历。
澳洲那边,同班同学刚把485工签续到6年,年薪九万五,周五下午三点去冲浪,顺手把PR申请点了提交。
差距不是能力,是路线。
2005年出国,读个商科就能留下;2015年,会计65分还能捞;现在?
非移民专业连EOI门都摸不到。
移民局12月刚发的清单,护理、幼教、IT、工程,像超市限时折扣,签证官看见就盖章,其他专业排队到天荒地老。
有人算了笔账:国内1350万毕业生一起投简历,HR看海归就像看白菜,砍价直接对半;澳洲缺12.3万码农,老板怕人跑,起薪年年涨,8.5%的涨幅,比理财都香。
最狠的是北京落户,2024直接砍掉“海归优待”,意思很明白:学历红利结束,请靠真本事。
反观澳洲,新“技能优先签证”年底上线,名字就告诉你:缺啥赶紧来,插队通道给你留着。
所以别再说“先出去再说”。
选错专业,等于花200万买张机票,终点还是国内招聘会的人挤人。
想留下,就得按移民局的剧本走:
- 护理幼教,毕业即就业,98%就业率,7.5万起跳;
- IT工程,缺口大到老板发慌,远程办公都允许,怕你跳槽;
- 金融科技,中国背景+澳洲学历,35%的就业增长,中文+代码=双buff。
有人担心汇率,澳元涨15%,学费贵了一截。
可换个角度:国内应届生平均起薪5500,按现在汇率,澳洲一周part-time就能赚回来。
留学成本回收期,从“十年”直接缩到“三年”,数学再差也会算。
当然,留下不等于躺赢。
澳洲职场不讲996,但邮件里一句“cheers”背后,可能是三小时自我驱动;偏远州担保额外加5分,可也得真的扛得住寂寞。
受不了安静,就别选达尔文;想留悉尼,就得接受65分变85分的内卷。
一句话:路线对,200万是跳板;路线错,200万只是水花。
别把留学过成“高价旅游”,把每一步都算到移民局的格子里,才算把机票钱挣回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