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舒兰,黑土地上铺开了丰收的画卷。数十万亩水稻相继成熟,金色的稻浪在秋风中起伏,大型收割机在田间轰鸣穿梭,农户们正抢抓农时进行收割、运输和晾晒,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
走进水曲柳镇东升村金星米业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空气中弥漫着稻米的清香。负责人孟广多弯腰托起一束沉甸甸的稻穗,指尖轻捻,感受着谷粒的饱满。“我们从9月20日开镰收割,目前正从大规模机械收割转向精细的人工收割,10月5日前全部完成。”他自豪地介绍,基地1460亩水稻获得了有机认证和“吉致吉品”双重认证,年产大米约500吨,新米每斤售价达十余元,中秋节前夕已迎来一波销售高峰。
田垄间,联合收割机稳步前行,金黄的稻米被尽数收入机舱。望着稻米如瀑布般从卸粮口倾泻而下,孟广多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不仅是对丰收的喜悦,更是对品质的自信。
在金星米业的加工厂前,一辆辆运粮车排成一字长龙,将来自万亩良田的丰收成果源源不断地送达。这条由“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编织成的“金线”,串联起11270亩的订单种植,也串联起了农户们稳稳的幸福。望着眼前的景象,东升村党支部书记王艳华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统一供种,保底回收,咱们农民心里别提多踏实了!算下来,一亩地稳稳能多收500—1000元呢!”
在这里,每一粒稻米都经历着华丽的蜕变:智能干燥系统让新稻自在“呼吸”,低温仓储助其静谧“沉睡”,精米生产线为其抛光润色。最终,珍珠般晶莹的米粒被打包装车,每天近百吨优质新米从这里发往江浙沪地区。
![]()
科技的密码不仅藏在生产车间,更扎根在试验田间。在金星米业选种基地,省农科院水稻所专家正在采集标本,依托省粮食局水稻主导品种筛选项目,专家们对30多个水稻品种进行系统筛选。“通过严谨的考种、数据比对和品鉴,为舒兰量身筛选出米质优、产量高的最优品种。”水稻专家王金明说。
从田间到餐桌,从传统到现代,舒兰正以科技为笔、以匠心为墨,在黑土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粮食答卷”。这片金色的稻浪里,翻滚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农业现代化的时代强音。
来源:彩练新闻
作者:王伟
责编:金馨鑫
编审:张宇
监审:董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