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更新一则变更记录:青岛市属国企海陆建设(青岛)有限公司(下称“海陆建设”)原总经理信文明、董事刘海峰及5名监事集体退出,王国峰、白景银分别接任总经理与董事职务。
这场“大换血”式的人事调整,不仅是企业治理结构的局部优化,更折射出地方国企在国资国企改革深水区的战略转向。
齐鲁财研社第1094期
![]()
人事调整
此次调整最显著的特征,是管理层更迭的“彻底性”。除核心经营层外,2名董事及5名监事悉数退出这一变动,意味着从决策执行层到监督层的彻底优化。这种规模的人事变动,在地方国企中并不常见。
![]()
图片来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
结合公司2025年上半年工作会议强调的生产经营发展导向不难看出,此次调整并非简单的人员更替,而是服务于战略转型的“靶向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新任总经理王国峰的履职轨迹。公示系统中,变更时间虽未明确,但2025年4月王国峰已经以“总经理”身份与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交房地产集团”)旗下企业进行对接,可知此次调整早已进行。
作为青岛市国资委全资控股企业,海陆建设的人事任免历来与地方发展战略紧密绑定。王国峰与中交房地产集团的业务接触,或为公司市场化业务拓展埋下伏笔。
战略协同
海陆建设的业务布局颇具代表性。港航、建筑、市政、水利、通信五大板块,既覆盖传统基建领域,也包含通信等新兴赛道。其服务范围从中国沿海30余个港口延伸至全球30余个国家,兼具“国家队”与“国际队”的双重属性。
但作为2021年成立的“年轻”国企,快速扩张背后,如何平衡“战略性任务”与“市场化效益”始终是核心命题,此次高层调整或正是破题之举。
![]()
图片来源:海陆建设(青岛)有限公司官网
原管理层团队伴随公司从成立到初步规模化,更多承担了搭建框架、落实政策任务的角色;而新团队的使命,可能在于推动“二次创业”——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关键节点,将政策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以全资子公司海陆(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以下称“海陆环保”)为例,该公司拥有多年技术积累与多项一级资质,若能与市场化机制有效结合,有望在海洋生态修复、港口疏浚等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
新航向新挑战
2025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年,地方国企普遍面临“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治理结构”的考核压力。海陆建设此次人事大动作,与国务院国资委强调的“强化董事会建设、落实监事会监督职能”改革方向高度契合。
从更深层看,青岛作为海洋经济强市,正加速推进“港产城融合”战略,海陆建设在港航、水利领域的业务能力,是地方战略落地的重要支撑。
![]()
因此,尽管此次调整已经释放出积极信号,但新管理层仍需直面多重挑战。作为市属国企,既要对接政府政策需求,又要应对市场竞争压力,若能抓住此次人事调整的契机,找到二者平衡点,完成从“政策执行者”到“价值创造者”的角色跃迁,将直接决定改革成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