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弹性退休制度正式实施,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发现,晚几个月退休养老金竟然相差一些钱,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每年的退休人员也在不断增多,退休人员对延迟退休的政策也在加深了解,有很多人不知道延迟退休政策对自己具体都有什么调整和变化,很多人给小编私信询问小编自己能否赶上延迟退休,如果延迟退休了几个月对养老金的领取数额有什么影响,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关于延迟退休的政策以及延迟退休对养老金的影响。
![]()
我们先来一起回顾一下延迟退休政策,2025年1月1日,我国延迟退休政策正式实施,标志着实施了多年的刚性退休制度走向历史,过去的法定退休年龄是一个固定的节点,大家到了年龄就必须要退休,而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成为一个基准点,职工实际可退休的年龄拓展成为一个弹性区间。这项改革采取“渐进式”延迟的方式,意味着退休年龄是逐步向后调整的,对不同群体有不同的延迟节奏:男性职工原退休年龄60周岁,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到63周岁;女干部/女职工(原55周岁退休)原退休年龄55周岁,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到58周岁。女职工(原50周岁退休):原退休年龄50周岁,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到55周岁。
根据新政策,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后,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同时,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与所在单位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也不超过3年。
那么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该退休人员延迟退休两个月,养老金能多领多少钱?能多领上200元么?小编现在来和大家一起算一算。
![]()
养老金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具体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退休人员当地养老金计发基数(1 + 本人的缴费指数)÷ 2 × 缴费年限 × 1%加上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公式里的退休人员当地养老金计发基数,指的是当地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每年各个地区都会公布,不同地区会有所差异,最近各地就在陆续公布2025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则是指参保人员历年缴费工资与相应年份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之比的平均值,取值范围在0.6至3之间。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中的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不同而不同。例如,6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55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70个月;5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95个月。
![]()
我们先来计算一下延迟退休前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为多少,假设他的养老缴费基数为0.6,工龄30年,在辽宁铁岭10月份年满60周岁退休,根据2025年辽宁公布的辽宁2025年(不含沈阳、大连)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346元,他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为8万,那么他的养老金可以算出:7346*(1+0.6)/2*30*1%+80000/139约=2338.58;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再来一起算一算如果该退休人员延迟退休两个月后,那么他的养老金会有如何的变化,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果他延迟退休两个月60岁零两个月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应为139-2*0.4=138.2月,他的缴费年限也增长为30.2年,那么如果在同等条件下,缴费基数为0.6时,延迟退休后的具体养老金为7346*(1+0.6)/2*30.2*1%+80000/138.2约=2353.66。
所以大家可以清楚的发现,在同等条件下,缴费基数为0.6时,延迟退休后比延迟退休前多了2353.66-2338.58=15.08元,与200相比差的很远,甚至可能连零头都赶不上,虽然说可能不同的地方养老金计发基数多少都有不同,但是总体看来还是与200元相差很远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