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召开了2025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对2025年以来人社部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汇报与总结,涉及就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等多个领域。其中,社会保障方面的社保参保人数和待遇问题,与退休人员息息相关。
先来看看社会保障的数据,截至9月底,养老、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了10.74亿人、2.48亿人、3.04亿人。养老参保人数如此庞大,对个人来说,缴纳保险后退休能拿到养老金,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从养老基金的角度看,它就像一个蓄水池,参保人数多,缴纳的社保费用就多,储备资金也就更充足,这为养老金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庞大的参保人数,让养老金收支更平衡,也为2026年养老金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那要是2026年养老金继续调整,还会像2025年那样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吗?
回顾2025年养老金调整,依旧采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相结合的方式,调整公式没变。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总体养老金调整比例确定为2%后,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调整方案,降低了挂钩调整的比例。挂钩调整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缴费年限长、养老金水平高的人,挂钩调整的金额就多。降低挂钩调整比例,能缩小高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比如,若缴费年限挂钩按1元/年调整,工龄15年和40年的退休人员,工龄挂钩差距是25元;若按0.5元/年调整,差距就缩小到12.5元。
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对工龄不满15年的人员给予特殊照顾。以天津2025年养老金调整方案为例,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10.5元;超过15年的部分,在10.5元基础上按0.7元/年计算。这就相当于把15年以下缴费年限的退休人员,统一按15年工龄挂钩计算,这也是对中低收入群体倾斜的一种体现。
至于2026年养老金调整是否还会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我觉得可能性很大。2026年是“十五五”开局之年,对民生保障的要求更高,给中低收入群体更多倾斜和保障是合理的。不过,无论怎么倾斜,养老金调整都会坚持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这也是公平的体现。所以,有能力的话,咱们还是尽量多缴纳保险,提高自己的养老金待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