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沧剧院初期名称“楼山影剧院”,因地域西侧为青岛市十大山头之一的楼山,故称“楼山影剧院”。剧院位于兴城路39号,建于1984年,同年12月1日对外开放。1985年“楼山影剧院”更名为“楼山剧院”,2013年6月14日,经改造再次开业并变更为李沧剧院。
![]()
1984年12月1日,青岛市建国以来第一座,最大的专业现代化戏剧、电影多功能文化娱乐场所,楼山影剧院建成开业。剧院经过三年筹备、四年兴建。它地处沧口兴城路西侧,楼山脚下、依山而建,故此得名。剧院占地14.4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投资240万元。
![]()
![]()
剧院老领导毛树琪介绍:在建设期间,当时开山取石奠基的过程中,仅打眼放炮就达到1347次,为了纪念建设者艰辛,剧院落成后,上下两层的宽敞剧院座椅既按照1347数量安排的,其中楼上459个、楼下888个。这1347个座椅采用国内最新桥梁式设计。
座椅与座椅的前后之间排距为80厘米,座与座间距为50厘米,从零点座位起一直到最后一排,地面标高相差2.4米。由于排与排,座与座设计与安排十分合理,自从剧院开业以来,没有因为座位影响观看电影或戏剧而引发观众不满。
楼山影剧院的音响设备还取消了常规的挂式音箱,采取立体声传声装置,以此适应剧团特殊定向音响效果。剧院放映室别具一格设在池座后的夹墙层内,由此产生的光芒和放映效果竟然优于楼上放映效果,成为青岛市首创。舞台完全按照国家规定建设,全部自动声控设备,成为青岛市一流剧院,是青岛市建国以来兴建的第一座专业性文化娱乐场所。
![]()
另外,楼山影剧院在建设初期就设计了环绕剧院的“风沟”。所谓“风沟”,是建设者独特匠心安装上下水道、暖气管道,使剧院冬暖夏凉,还节约了能源。当时,影剧院按照“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集中精力抓好主营戏剧与电影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旅馆、饭店、商店、舞厅、录像、车辆出租、房屋租赁、球幕电影等十几项业务。使楼山影剧院开业初期发展迅速,在不足5年的时间,就将剧院建设成经济独立,良性循环自我发展的文化实体。
![]()
1985年春,青岛市能够放映立体电影电影院只有两家,而且都处于市内,楼山影剧院不甘落后,于当年5月积极引进新技术,大胆尝试放映通宵电影,上座率高达82%,受到青岛市电影公司的通报表扬。为扩大宣传,他们采取多种形式,与周边青岛皮毛厂、红星电器厂、海洋化工厂等企业达成协议:制作放映电影广告牌,推介新影片。年年超额完成青岛市电影公司下达的放映任务和计划。
![]()
1985年12月2日,“楼山影剧院”更名为“楼山剧院”,邀请天津曲艺团来剧院演出,当时一共演出4场,场场爆满。
1986年1月26日,剧院被青岛市广播局定为录像升级单位,由山东省广播电视厅音像制品管理处发放许可证,2月3日开始播放。1988年3月22日,剧院首映球幕电影,放映地点是在中山公园,赢得观众好评。
![]()
进入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后,特别是1992年左右剧院陷入萧条阶段。谁也没想到,曾经是在老一辈青岛人特别是沧口地区民众记忆中;津津乐道、生气勃勃、恒舞酣歌的娱乐文化场所;竟然挣扎到1994年后便渐渐退出市民的视线。剧院变成了台球室和旅馆。曾经为青岛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剧院,进入新世纪后最终停业。
![]()
![]()
这个时期的剧院,前广场的平房和繁华的街景,让隐藏在它们身后剧院落寞失色,门头右上方的四个大字-----楼山剧院;灰垢斑斑也褪去往日的光泽。野草丛生、垃圾成堆、窗破房漏......剧院仅有的12名工作人员常年开不出工资,靠出租房屋也难以为维持生计。此时的剧院徘徊在被历史淘汰的边缘.....
![]()
2011年,青岛市委、市政府投资3500万元对剧院进行改造升级。主要是建筑内外立面、舞台设备、灯光音响、观众座椅、空调系统、消防设施等。改造后的剧院有观众席座1064个,舞台台口宽14米,高9米,进深17米。完善后的剧院具有放映、演出和会议功能,并且与青岛大剧院、青岛人民会堂一样拥有乐池。“打造北部演艺中心,繁荣李沧区文化”是该剧院的经营宗旨。
2012年1月9日上午,四方剧院改造项目竣工暨楼山剧院改造项目主体竣工仪式举行,青岛市副市长王修林,市政协副主席郄晋生等领导出席庆典。
![]()
![]()
2012年11月,装饰一新的楼山剧院交付使用。2013年6月14日楼山剧院再次开业更名为----李沧剧院。并划归青岛演艺集团管理。当晚,有青岛海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赞助的大型杂技晚会《“添彩十艺节--青岛演艺集团2013演出季”海创之夜--青岛有了杂技团》,庆祝剧院开业。
![]()
重新开业以来,李沧剧院成功组织演出了舞剧《红高粱》、话剧《仲夏梦之夜》、京剧《对花枪》、杂技《青岛有了杂技团》等演出节目,并圆满完成了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接待任务。剧院在2014年推出的《幸福新李沧.凝聚中国梦》5元惠民看演出,公益演出了40场、给青岛文化市场增添了新亮点。
![]()
荒废二十载,重新归来的李沧剧院为改善和满足青岛北部地区市民观看文化演出不断努力着,在打造市区北部演艺中心,繁荣李沧区文化等方面继续做出特殊的贡献。
本文作者:王纪民,2016年11月2日发表于城市档案论坛;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重新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