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上海的咖啡文化
与奉贤乡村的水稻不经意间
组成“旅游CP”
一场国际大都市背景下的
乡村文旅实验迅速点燃了
“稻田+”的消费热情

稻田边的咖啡馆、面包房等
新兴文旅空间
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


![]()
![]()
![]()
国庆期间我们推送等相关报道,最近,就不少网友咨询小编:这些水稻什么时候收割?想赶在丰收之前,再感受一次田野间沁人心脾的风。
随着“稻田咖啡”持续走红,一种可复制的田园赏景模式逐渐成型,但也引发部分市民的思考:当粮食成为风景,这些水稻还能否准时收割,真正实现颗粒归仓?

答案正在田野间清晰浮现。在南桥镇沈陆村忆红居·红色主题馆旁的稻田里,今年新设了赏景木栈道与彩色气球打卡点,游客既能通过栈道亲近稻田,也可以在馆内咖啡馆小坐,眺望整片金色稻浪。据了解,周边约40亩水稻预计将于10月20日左右开始收割,之后将播撒油菜籽,开启新一轮轮耕。
![]()
而在青村镇李窑村,作为上海地区稻田咖啡的“网红鼻祖”之一,尽管不少网友呼唤水稻能否晚点收割,好赶在丰收前去打卡。不过四季有时,据镇农业部门介绍,李窑村晚稻的收割时间也在10月20日左右开始,预计将在10月底前完成920亩水稻收割,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不让一颗稻谷遗落田间。
![]()
以乡村田园风景带动文旅消费,正成为乡村振兴中一条富有吸引力的路径。它既为城市人提供了亲近自然、释放压力的空间,也为乡村注入了新业态与消费活力。
![]()
然而,在这条路上必须始终清醒:文旅可以“+稻田”,但稻田不应只为“风景”而存在。推动农旅融合,关键要在激发乡村经济潜力的同时,严守耕地用途、稳定粮食生产、完善轮作机制,实现从“田园风景”到“田园经济”的可持续转化——既留住稻香、咖啡香交织的诗意,也确保农业稳产增收的根基。唯有如此,乡村文旅的热度才能长久,田园的生机才能岁岁年年、生生不息。
![]()
“贤小融”提醒您
不要错过开镰前的丰收盛景哦
当然,若与稻浪擦肩
也不必遗憾——
奉贤的乡村,正酝酿着下一场四季邂逅
您有任何问题
也欢迎随时留言提问
“上海奉贤”小编在线
我们下周再见~
特约通讯员:顾梅丹(南桥镇)、
汤卫祎(青村镇)
记者、编辑:何芹
•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