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地板上,68岁的王阿姨一边看着孙子写作业,一边悠悠地啜着手中的一杯菊花茶。她的好闺蜜刘姨最近特别热衷分享保健“新知识”:“听说啊,菊花茶只要泡一杯,血栓都能化光,血压也能下去!
一天见效!”王阿姨半信半疑,但想想朋友圈、群里也经常有人转发类似说法,还是忍不住好奇: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一杯茶,真的有可能在“一天内溶解血栓、扩张血管”吗?事实上,不少中老年朋友都对菊花茶心存期待——它原本是中药名方之一,常见于寻常百姓家,口感清新,且号称“养眼降压”。
![]()
但是网络流传的说法,到底靠不靠谱?这个健康话题,一定要说清楚,医学真相,究竟是什么?
近年来,关于“菊花茶一天内溶解血栓、扩张血管”的说法频繁在老年群体中流传。有些人甚至在体检后把血液稠一点归咎于“茶没喝够”。但据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专家明确表示,目前尚无临床研究或权威指南支持单靠饮用菊花茶就能在24小时内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菊花中的确含有一定量的生物碱、黄酮类物质和挥发油。实验室环境下,一些成分表现出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缓解部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作用。
![]()
例如有数据表明,菊花黄酮可促使血管舒张幅度提升8%-15%,但这种效应更多是体外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到的,并没有发现短时间内促使血栓溶解的直接证据。
相反,临床实际发生的血栓形成与溶解,涉及多种生理系统,非常复杂。目前被国际指南推荐的溶栓手段,必须依赖专用药物或医疗干预,如阿替普酶(tPA)等溶栓药,非普通食材或花草茶可替代。
不过,菊花茶并非“纯属无用”。京医、中医药大学团队多次研究菊花对健康人群的影响,发现其长期、规律饮用,可能对身体有如下改善。
![]()
血压调控轻微正效应:有临床随访数据显示,普通中老年人在每周饮用3-4次菊花茶,坚持12周后,血压平均下降幅度在2-4mmHg,尤其适合轻度高血压或季节性血压波动人群。
缓解眼疲劳与轻度炎症反应:菊花苷被证实有清肝明目、微炎消退效果。例如,“覆盆子-菊花提取物”干预试验显示,受试者自述眼部疲劳减轻率达57.2%,炎症相关生物指标下降9.8%-11.5%。
一定程度抗氧化及辅助改善微循环:动物实验提示,菊花提取液可将微循环障碍调节能力提升6%-12%,但人体实际变化尚待更大规模、人群长期随访佐证。
值得强调的是,上述作用主要体现在调理和辅助层面,远远谈不上“溶解血栓”这样的强效。专家提醒,多喝菊花茶不能替代正规防治血管病变的药物与生活干预,更不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灵丹妙药。
![]()
想通过茶饮调节血管状态,安全和适宜性也很重要。营养学会与多位临床医生建议,日常饮用应注意以下细节:
每次5-8克干菊花,300-500毫升热水冲泡即可,建议每日一杯,不宜大量饮用。
搭配饮食与运动。
![]()
单靠喝茶作用有限,规律锻炼、低盐饮食、控制体重,血管健康才有保障。
特殊人群需谨慎。
孕妇、体质偏寒及低血压者不建议频繁饮用,以免引发身体不适。部分草药过敏者亦需先做小量尝试。
关注自身反应。饮茶后倘若出现腹泻、胃寒、过敏反应,建议及时停用或调整用量。
当然,中老年朋友若有心血管、脑血管病风险,应优先监测血脂、血压、血糖情况,必要时随访正规医院、按照医嘱服药。菊花茶作为保健饮品,可以适量饮用,但切勿寄希望于其“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