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援现场,消防队员铺设防水布、搬运沙袋、捆扎铁笼、抛掷填充堵塞物,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赵思尧)“与时间赛跑,守护南宁是我们的使命。”10月11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广西南宁市北大桥的救援现场见到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指挥员农焕平的时候,他眼里布满血丝。为了防汛排险,他和支队的消防员们已经连续奋战三天两夜了。
10月1日以来,受台风“桦加沙”“博罗依”影响,上游来水不断增大,郁江南宁城区河段(俗称“邕江”)持续出现超警戒水位。10月8日19时50分,受台风“麦德姆”影响,邕江水位持续攀升,南宁市北大桥右侧堤外停车场的二坑泵站区域突发陷坑,渗水加剧并伴随坍塌风险。江水持续冲击堤坝内部结构,防汛形势瞬间进入紧急状态。
危急时刻,南宁市各部门闻“汛”而动,构建起高效协同的应急响应体系,以24小时轮班值守机制,全力守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众多市民自发组建志愿队伍,与专业力量并肩作战。
险情发生后,受南宁市应急指挥部调度,中国安能一局紧急抽组57人、21台(套)救援装备,于8日20时15分到达现场。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展开评估作业,并与后续队伍共同合作,经过一夜奋战成功填筑塌陷坑洞,10月9日6时30分已完成渗透点周边土方回填和平整作业。10月9日22时许成功完成渗水通道封堵,显著提升堤坝整体稳定性,在郁江2025年第2号洪水洪峰过境期间确保了南宁市主城区堤防安全。
10月8日晚,南宁市朝阳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梁伟杰率领队员火速奔赴现场。作为攻坚组长,他率先领受指挥部下达的搭建绳索系统的关键任务,为“水鬼”下潜侦察险情抢出通道。当陷坑急需封堵时,他转身便扛起沙袋,带领队员们在堤坝上搬运抗洪物资、组装钢筋铁笼。
10月9日清晨,一张消防救援人员清晨在北大桥下的马路边和衣而睡的照片在网上被广为传播,感动了不少市民。这是当天早上上班路过的市民看到后,随手拍下的动人一幕。
农焕平表示,因为现场情况十分危急,消防员采取轮流转换、就近休息的方式,只为险情发生时能第一时间冲上堤坝,最大限度节省时间。
“修剪砍伐树木是为了给抢险腾出作业面,树枝还能二次利用,填入树坑阻止管涌冲刷。”南宁市绿化工程管理中心植物保护所副所长陆炳焕表示,为保障抢险作业安全高效,绿化队伍以“清障保通行”为核心任务,两天内完成约30棵树木的修剪砍伐,并对榕树进行捆扎加固。水上清障作业中,队员们需乘移动艇作业,还要面临蚂蚁叮咬导致的皮肤过敏问题,但他们仍保持24小时待命。
南宁市青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翟祥银说,接到市、城区领导号召后,青秀区综合执法局迅速派出100余名队员投身抢险一线,承担沙袋搬运等体力工作。截至10月9日24时,该局累计调派4个班次120余人次参与北大桥抢险,装运沙包超6000袋。后续,将继续以“30人一班、四班轮岗”模式,为抗洪工作提供持续人力支持。
记者在救援现场看到,北大桥下搭起了两顶供救援人员吃饭休息的帐篷,帐篷旁堆满了市民朋友寄来的矿泉水、面包等物资的牛皮纸箱。“很多市民路过时为我们加油打气,还送来奶茶、零食。”农焕平说,市民的关注和支持让救援队员们倍感温暖,更有信心打赢这场防汛战。
据南宁市应急管理委员会10月11日发布通告:鉴于邕江水位持续回落,自10月11日11时起,将防汛(城市防洪)二级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水文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10时,邕江南宁水文站水位降至74.82米,已低于74.9米的紧急水位线,且下降趋势明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