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马晓玉
10月11日是今年第二个“世界候鸟日”。
当天,成都市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联合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智能建造与环境工程学院举办“世界候鸟日——‘羽’你同行,‘鸟’看天府”主题活动。
![]()
活动现场。图据受访者
现场,学生们亲手用环保材料搭建象征性鸟巢。“原来身边有这么多‘飞行邻居’!以前没注意,四声杜鹃的叫声像‘割麦割谷’!”“亲手搭巢才知道鸟类安家多么不易。”学生们兴奋地说道。
作为全球九大候鸟迁徙通道中两条的重要枢纽,成都每年迎来数以万计的迁徙猛禽。龙泉山和龙门山已持续多年开展驻点监测迁徙猛禽,以春季和秋季猛禽监测为主。成都龙泉山凉风垭、崇州都统岩等山头成为猛禽迁徙路线中的重要驿站,记录过草原雕、白肩雕、棕腹隼雕等成都“新鹏友”。
![]()
活动现场。图据受访者
据《成都鸟类名录5.0版》统计,成都共记录鸟类586种,较2016年466种增长120种。同时,成都已连续开展九轮越冬水鸟监测,2025年第九轮成都平原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涉及成都市16个区(市)县,成都市共记录鸟类58种,27740只,其中在成都府河记录到的黄斑苇鳽、彭州湔江记录到的流苏鹬2种鸟类是成都市在9年越冬水鸟同步调查中的新增记录。
据悉,今年以来,成都市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各类生态科普活动20余场,并通过视频、漫画、讲座、研学等生动形式传播保护理念,增强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与共识。
“我们希望用这种轻松有趣的游园科普方式,让年轻人意识到,保护鸟不仅是专业机构的职责,更是每位城市居民的‘举手之劳’。”成都市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青年是未来生态保护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参与,是创建鸟类友好型城市和社区的关键。”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智能建造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鲜金宏则将活动比作“播种机”:“这次活动就像在青年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从拼图识鸟到模拟筑巢,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未来他们步入社会,必将把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建设,这正是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关键所在。”
从“看见一只鸟”的瞬间感动,到系统性的监测与保护,成都正将观鸟、护鸟的个体行为,转化为构建鸟类友好型城市的集体行动。这场世界候鸟日活动,不仅让鸟的故事飞进青春心田,更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笑语中扎根,在行动中生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