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机轴承是电机高速运转的核心部件,其防护要求需围绕“阻挡外部异物侵入” 与 “防止内部润滑脂流失 / 污染”两大核心展开,既要适配电机整体的防护等级,又需根据轴承自身结构特点和应用场景设计专项防护方案,避免因轴承防护失效导致磨损加剧、异响、卡阻甚至电机烧毁。
从轴承自身的防护结构来看,不同密封形式对应不同的防护能力,需根据电机使用场景选择适配类型。目前电机常用轴承的防护结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开放式轴承,这类轴承无任何密封件,仅依靠轴承内部游隙和润滑脂实现基础防护,仅适用于清洁、干燥、无粉尘的室内环境,且需配合电机外壳的高效防尘设计,否则粉尘易侵入轴承内部,导致润滑失效;二是接触式密封轴承,该类轴承内圈或外圈上固定有橡胶密封唇,密封唇与对侧圈紧密接触,能有效阻挡液体、粉尘侵入,同时防止润滑脂泄漏,防护可达到IP54-IP65需求,适用于潮湿、有溅水或少量粉尘的场景,其中氟橡胶密封唇耐温、耐腐蚀性更强,可适配 - 20℃-200℃的高温或轻度腐蚀环境;三是非接触式密封轴承,通过轴承内圈与外圈之间的迷宫式结构实现防护,密封件与对侧圈不直接接触,摩擦阻力小、散热性好,适用于高速运转或高温场景,但防护能力略低于接触式,仅能阻挡大颗粒粉尘和少量溅水,防护等级对应 IP44-IP54,需搭配电机外壳的额外防尘措施使用。
![]()
从环境适配的专项要求来看,不同恶劣场景下对轴承防护有更精准的细节要求。在粉尘浓度高的场景,轴承需优先选用接触式密封(如 2RS 型),且密封唇需具备高弹性和耐磨性,避免粉尘颗粒嵌入密封唇与轴承圈的接触间隙,导致密封失效;同时轴承内部需填充高粘度润滑脂,利用油脂的粘性阻挡粉尘侵入。在潮湿或多水场景,轴承需选用防水型接触式密封,且轴承外圈与电机端盖的配合处需额外加装骨架油封,形成“轴承密封 + 油封”的双重防水结构,防止污水沿轴伸缝隙渗入轴承;若电机需短时浸泡,轴承还需进行防锈处理,避免轴承外圈与端盖配合面出现锈蚀。在腐蚀场景中,轴承需选用耐腐蚀材质,密封件选用氟橡胶,同时润滑脂需选用抗腐蚀型,防止腐蚀性气体或液体侵蚀轴承金属部件和润滑脂,导致轴承锈蚀卡阻。
此外,轴承的辅助防护措施也是防护等级要求的重要补充。一方面,润滑脂的选型与填充量需与防护需求匹配,且需根据环境温度选择耐温等级。另一方面,轴承安装与维护的防护要求需严格执行;维护时需在清洁环境下拆卸轴承盖,防止维护过程中粉尘侵入,且更换密封件时需确保新密封件与轴承型号完全匹配,避免因尺寸偏差导致密封不严。同时,部分高防护需求的电机,还会在轴承外侧设计独立的密封腔,填充专用密封液,形成 “液体屏障”,进一步提升对轴承的防护能力,确保在长期水下运行中轴承不受污水侵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