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日本NHK播出了一期访谈纪录片。
无数网友看完,泪目了——
“这才是真正的大神!”
主人公,是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
他不是天才学霸,也不是名校教授,
而是一个公司底层小职员。
♂️一个“底层职员”的意外逆袭
43岁那年,他一夜之间成了全民偶像。
媒体狂赞:“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学历最低的奇迹”!
可他自己,却在领奖后消失了整整16年。
为什么?
——因为他始终觉得自己“不配”。
一场“失误”,成就了奇迹
大学学电气工程的他,和化学根本八竿子打不着。
找工作被索尼刷掉,后来混进岛津制作所做仪器。
职位是“主任”,其实在日本企业这几乎就是底层打工人。
他勤俭到极致,甚至被奶奶教育:“废纸也别丢,可以擦鼻涕。”
而他的“诺奖级发明”,居然是一次操作失误。
1985年,他误把甘油倒进钴试剂。
想着试剂太贵,扔了可惜,就“将错就错”继续实验。
结果——
他无意间完成了全球科学家多年未解的难题:
让生物大分子完整分离!
公司给了他一笔奖励——11000日元(约700人民币)。
田中还不好意思地说:
>“其实这是因为我对化学的无知。”
命运的电话:他懵了,全国炸了
2002年10月9日,田中像往常一样上班。
突然接到一个讲英文的电话:“Congratulations!”
他以为是诈骗电话,直接挂了。
几分钟后,公司炸锅了——
“田中,你得了诺贝尔奖!!!”
媒体蜂拥而至,全日本都在问:
“这个人是谁?”
面对镜头,他拘谨鞠躬:
“穿着工作服见大家,真不好意思。”
领奖时,他依旧局促、紧张。
那一刻,他只想说:“别拍我,我只想静静。”
17年后,他终于抬起头
获奖后,他陷入长久的焦虑。
“凭什么是我?我只是个普通职员啊。”
他关起门,在实验室默默研究。
立下目标:要成为配得上诺贝尔奖的人。
他花了15年,钻研血液检测技术。
终于成功开发出一种——
可以**提前30年检测出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的检测方法。
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自然)》上!
那一年,他60岁。
白发满头,眼里却有了光。
“我终于能挺直腰板走路了。”
从“误打误撞”的失败者,
到“配得上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田中耕一用了17年。
他证明了——
奇迹不是运气,而是坚持做对的事。
有时候,
“配得上自己”,
才是人生最难也最值得的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