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梵蒂冈网站公布教宗良十四世在巴拉圭亚松森圣母天主教大学(Universidad Católica “Nuestra Señora de la Asunción”)举办的国际哲学大会(Congreso Internacional de Filosofía)致词。大会题为《对文化的贡献:哲学、基督教与拉丁美洲》(Aportes a las culturas. Filosofía, Cristianismo y América Latina)。
![]()
教宗良十四世指出,此次大会旨在分析“基督教哲学思想”在拉丁美洲文化建构中的角色与意义,以“在信仰中照亮当代挑战”为目标。
教宗在文中以四个词——交会/encuentro、诊断/diagnóstico、对话/diálogo 和 展望/proyección——为主轴,逐一展开论述。
![]()
首先,他谈及“交会”(encuentro)。教宗指出,有人曾视理性反思为一种“可能会‘污染’基督教信仰纯洁性的威胁”,因其发端于异教文化背景;在这种观点看来,哲学似乎是对信仰的挑战。教宗引用庇护十二世(Pius XII)在通谕《论人类世代》(Humani generis)中的警语,指出一些人试图强调神的话语,却贬低人类理性的价值(n. 4);他又提及现代神学家如卡尔·巴特,表达对哲学的不信任倾向。相反,他援引圣奥斯定(奥古斯丁)的话:“若一味斥责所有哲学者,便是否定对智慧的爱” (De ordine, I, 11, 32)。基于此,教宗主张,信徒不应与各哲学流派隔绝,而是应从圣经立场出发,与之对话。如此,哲学反而成为与不信者建立“沟通”的一种特权空间。
其次是“诊断”(diagnóstico)。教宗提醒,我们不可单凭理性分析就企图达到超越性的真理,否则易将“按理生活”(la vita secondo ragione)的善境,与唯靠神恩才能得之的善境混淆。他回顾历史,论及古代异端毕拉吉乌(Pelagio)主张“人类意志足以遵守诫命,不必仰赖恩典”的立场,及圣奥古斯丁对之的回应;又论及近代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中心的哲学体系,最终使信仰从属于理性展开。教宗指出,许多思想家抱有理性与意志本身足以求得真理的幻觉。
教宗还强调,哲学虽是人类智慧的艰辛工作,但它有可能攀升至能启蒙与崇高的高度;也可能陷入悲观、厌世与相对主义的深渊——若理性拒绝信仰之光,便可能自我黯淡,失去其生命力。他指出,不是所有冠以“理性”或“哲学”之名的说法都有相同价值,其丰饶程度应当以是否符合存有真理、是否向神恩光亮敞开加以衡量。
进入“对话”(diálogo)阶段,教宗强调,在历史上,许多伟大思想家、神学家与哲学家展开对话的成果极为丰硕。他指出,人类的理性本就是造物主特别赐予的恩典,追求智慧乃人类最深处的呼求,而这智慧在受造界彰显并在与主耶稣基督的相遇中达到高峰——基督启示父。教宗从公元二世纪的圣若斯定(San Justino,哲学家与殉道者)起,至后来如圣博纳文图拉、圣多马斯·阿奎那等,皆证明信仰与理性非但不互斥,反而可相互支撑、互补。教宗援引其前任若望保禄二世《信德与理性》(Fides et Ratio, 105)中的论断:“神学智慧与哲学知识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基督教传统独有的财富之一”。教宗号召基督教思想家应成为活的提醒,提醒人类真正的哲学求道应是诚实而持久地追求智慧。
在“展望”(proyección)层面,教宗指出,哲学不仅通过问答本身,也通过其对各民俗文化诸价值与缺陷的拷问,揭露潜在原则。信仰哲学家不应止步于自我的文化宣布,而要把各地文化置于大传统思维体系之中,使其贡献得以更宏大地定位。更重要的是,若借由此种知识,可以教导主教、神父和传教士更善于用通俗、贴近的语言传播救恩信息,那么哲学对福传事业的贡献将更具意义。
最后,教宗将这次大会的成果托付给主,恳请童贞玛利亚——“智慧宝座”(el Trono de la Sabiduría)——的护佑,并以宗座祝福(Bendición Apostólica)赐福大会所有参与者,愿他们获享丰富的天恩福益。
来源:意欧视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