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9月24日,有网友在黑龙江哈尔滨一国道附近发现鸟网。网友拍摄的图片显示,鸟网上有鸟被捕获,附近地面上有一只猛禽掉落。网友担心,是否有人盗猎捕鸟?鸟网上的鸟是否存在伤亡?
▲网友拍摄的挂在鸟网上的鸟
红星新闻记者多方了解到,网传发现鸟网的地方,位于某鸟类环志站,鸟网系环志工作人员为鸟类环志工作所设。10月10日,相关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网友照片中挂在鸟网上的鸟类属山雀科,工作人员当天已第一时间将其从网上取下、放飞,并没有死亡。网友拍到的猛禽是日本松雀鹰,也未死亡,未等环志自行从鸟网挣脱飞走。
该知情人士表示,不同的鸟类被网住后的表现各不相同。例如网友拍到的山雀,被鸟网缠住通常会激烈挣扎,导致自己被鸟网越裹越紧,最终动弹不得,非专业人士看到后可能产生误解。而掉落在附近的日本松雀鹰,从网友照片上就可以看出,其显然没有死亡。
▲网友拍摄的照片中掉落在地上的日本松雀鹰
这位知情人士介绍,从事环志工作的人员都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有丰富的环志工作经验,能在不伤害鸟类的情况下,解下被鸟网紧紧缠住的鸟。按常规,他们每隔1~1.5个小时就会将所有鸟网巡查一遍,及时取下被网住的鸟。遇特殊天气或大量候鸟经过,巡查的间隔还会更短。
据熟悉鸟类环志的学者介绍,鸟类环志工作,就是用安全的方式将鸟类捕捉后,为它戴上刻有全球唯一环号的脚环,就像是给鸟发了一张“身份证”。环志工作人员记录下鸟儿的身长、喙长等数据后,立刻放飞。鸟儿飞到其他地方,环志工作人员读取脚环上的环号后,可以追踪候鸟的迁徙路线、时间和停歇地、鉴别迁徙通道的重要节点(如湿地、河谷)、评估环境变化(如气候变暖或栖息地丧失)对迁徙模式的影响。这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历史悠久的研究方法。对人类而言,环志数据也可以为我们追踪禽流感、预测虫灾、判断气候等提供诸多理论支撑。
长期的鸟类环志数据还可以用于研究鸟类的年龄结构与存活率、繁殖成功率以及种群更替,从而研究鸟类的繁殖地与越冬地选择、栖息地忠诚性和迁徙中的能量策略与停歇地利用。环志个体的定期监测可以辅助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病监测、污染物累积与生态风险评估,作为环境变化的生态指标研究。环志活动通常由志愿者与研究人员合作完成,增强公众对生态研究的理解,提高社会对鸟类保护和迁徙廊道保护的认知。
红星新闻记者 王语琤
编辑 邓旆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