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在24小时内接连发布了六条公告,内容直指稀土及其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这一系列动作迅速传到大洋彼岸,成为了送达白宫的一份“特殊通知”。据报道,当被问及对此事的看法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回应显得措手不及且言辞含糊,仅表示自己“刚刚听说”,并已将事务交由下属处理。这种反应与中方迅速、密集的公告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引发了外界对中美经贸博弈新一轮阶段的广泛关注。
![]()
实际上,这并非中国今年首次打出“稀土牌”。回顾近几个月的经贸交锋,稀土一直是双方博弈的核心焦点之一。早在四月初,当特朗普政府宣布所谓的“对等关税”后,中方就已将部分稀土产品的出口管制作为反制措施的一部分。五月份的日内瓦谈判,双方虽然在互降关税方面达成临时性共识,但在关键的稀土问题上并未谈拢。随后,美方在五月底宣布了对华芯片设计软件等关键产品的出口禁令。
![]()
到了六月的伦敦谈判,稀土问题再次被摆上桌面。经过艰难磋商,七月初双方达成阶段性缓和:美方取消了部分对华出口限制,而中方则并未完全解除稀土管制,而是引入了针对“合规企业”的“许可证”制度。这一安排看似是让步,实则为中方保留了主动权。当时中方就坚持要保留对关键稀土资源的控制权,批准的许可证期限较短且审批严格。如今看来,那时的决策正是为今天更进一步的措施埋下了伏笔。因此,这次一天内发布六条公告,是中方在经过深思熟虑和步步为营的策略后,在关键时刻打出的组合拳,而非一时冲动的反应。
![]()
这次发布的六条公告,内容具体且针对性强,体现了“产品”和“技术”双管齐下的特点。
首先,在产品和物料方面,公告明确对五种中重稀土、部分稀土生产设备、锂电池以及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实施出口管制。其中,中重稀土在军事工业和高科技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其管制的影响尤为深远。
其次,在技术层面,公告将稀土相关的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性材料制造乃至废料回收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纳入出口限制范围。这意味着,不仅仅是原材料,连获取和加工这些原材料的核心知识和技术也受到了严格管控。
![]()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告中明确的限制方向。新规不仅将境外实体的稀土转口贸易纳入管制,要求必须申请许可证,还明确指出,针对最终用户为“境外军事用户”的出口申请“原则上不予许可”。此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将最终用途涉及“14纳米及以下芯片研发与生产”的申请,纳入“个案审查”范畴。这标志着反制范围的扩大,从直接的军事用途延伸至了高端芯片制造这一被视为国家竞争制高点的关键领域。所有这些新措施都将于11月8日正式生效,这个时间点恰好落在当前中美关税“休战期”结束的前一天,其发出的信号不言而喻。
稀土之所以能成为中方反制措施中的一张“王牌”,源于其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稀土并非土壤,而是十七种金属元素的统称,被誉为“工业维生素”。从智能手机屏幕、新能源汽车电机、风力发电机组到精确制导武器、隐形战机涂层和卫星通信系统,都离不开稀土材料。特别是用于制造高性能永磁体的钕、镨等元素,更是现代高科技产业的命脉。
![]()
中国在全球稀土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储量,更掌握了全球领先的冶炼和分离技术,供应了全球大部分的市场需求。尽管美国等国家也拥有稀土矿藏,但建立独立、完整的稀土产业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涉及复杂的环保处理、技术专利和巨大的资金投入。因此,中方对稀土出口的管控,直接触及到美国国防工业、高科技产业乃至绿色能源计划的供应链安全。这张牌的打出的确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
中方此次强势反制的背景,是近一个月来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小动作”。例如,美国商务部将更多中国科技企业的子公司自动纳入实体清单、宣布对中国船舶征收巨额港口费、以及加征重卡、家具、医药等产品的关税。美方的得寸进尺,促使中方采取了更坚决、更系统的回应。
中国通过此次行动再次表明,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绝不会退缩。手握稀土这张战略王牌,中方得以更从容地应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正如一些分析所指出的,中方采取的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这个“不变”就是坚守对关键战略资源的掌控权和对等反制的原则。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在相互依存又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拥有核心资源和技术主导权,才能真正掌握战略主动权。未来的谈判桌上,稀土无疑将继续是一个重量级的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