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里,履带式收割机在泥泞中艰难前行,金色玉米铺满了每一个可用的公共空间,从健身广场到村委会大院,一场与天争时的抢粮战正在中国多个粮食主产区上演。
深秋时节,本是丰收的代名词,但连绵不断的阴雨却让很多农民愁眉不展。在滑县焦虎镇晏口村,近七旬的王大爷原本担心子女外出打工,地里的玉米无法及时收回。
没想到村里的志愿服务队冒雨踩泥,帮他把玉米全部收了回来。看着家门口堆放整齐的玉米,他难掩激动。
![]()
一、阴雨困局
“下了这么多天雨,心里急得像火烧。”这不仅是晏口村干部王鹏杰的心声,更是黄淮海地区无数农民和农业干部的共同焦虑。
9月以来,黄淮海地区遭遇持续阴雨天气,陕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大部、山东鲁南、安徽淮北等地降水量达250至400毫米,部分地区高达400至6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河南大部、山东东部和南部降水偏多2至4倍。
10月9日,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了连阴雨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预计10月10至12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仍多降雨天气。
陕西中北部、甘肃陇东、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连阴雨和农田渍涝风险较高,其中部分地区风险达到橙色预警级别。
二、雨后奇招
在泥泞的田地间,传统的轮式收割机寸步难行。这时,履带式收割机成为了抢收的“奇兵”。
在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青卫村、马乡村等秋收一线,多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连续作业。濉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启明介绍,全县已调集履带式收割机180余台,日收割面积约2.5万亩。
与此同时,一场场自发组织的互助行动在乡村间上演。在晏口村,村“两委”迅速行动,带领群众与天争时、与雨赛跑。
村里成立了“秋收志愿服务队”,党员、青年团员和返乡大学生纷纷加入。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先收困难户、独居老人的地,自家的地往后排!”
![]()
三、晾晒智慧
收获只是第一步,如何防止粮食发芽霉变是更大的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晾晒难题,各地涌现出许多创意十足的解决方案。
在晏口村,村里将健身广场、村委会大院等公共空间打造成“全域晒场”,提前清理场地、划定区域、配备避雨油布。焦虎镇政府还协调了3个“收粮烘干”服务点开足马力抢烘。
在濉溪县,安徽柳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敞开了自己的院子,让周边农民免费晾晒玉米。企业负责人刘超感叹:“百姓种粮本不容易,更应该互帮互助。”
烘干设备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濉溪县祥太烘干中心,3组烘干仓昼夜不停运转。负责人李祥太介绍,自9月中旬全天候运行以来,该中心日烘干能力达约1300吨,相当于覆盖2000多亩耕地的收成。
四、科技助力
面对连阴雨带来的晚播问题,农业科技提供了解决方案。衡水市农业农村局提出,要注意适当增加播量,播种时晚播湿地可适当浅播。
晚播麦田要选用生育期偏短、耐晚播、抗寒抗逆能力强、在晚播条件下分蘖成穗率高、丰产潜力大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则提出了“四补一促”的应变措施: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好补晚、以肥补晚、以促为主。
这些措施正通过各级农技人员迅速传播给农民。
![]()
五、保险护航
在抗灾抢收的关键时刻,农业保险为农民带来了一丝温暖。在濉溪县大路种植家庭农场,主张伟收到了一个好消息:他家的400亩玉米约有100多亩受灾,保险预付款很快到账。
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濉溪支公司负责人周冰表示,他们从10月3日起启动快速理赔机制,加快查勘定损,并先行拿出1000万元进行预赔付,以增强群众秋收信心。
六、未雨绸缪
尽管连阴雨天气仍在持续,但各地已开始为秋播做准备。鹤壁市农业农村局在10月9日召开了应对连阴雨天气技术会商研判会,研究制定了关于小麦抗湿晚播技术指导意见。
会议安排了抢时抢晴收获腾茬、科学分类散墒整地等重点工作。
焦虎镇党委书记张亚卫表示,镇里已组建专项工作组,一方面持续跟进秋粮烘干晾晒,确保颗粒归仓;另一方面加快农田排涝,安排农技人员监测土壤墒情、指导村民适时播种小麦。
这场连阴雨下的秋收保卫战,不仅仅是与自然的抗争,更是对农业应急管理能力、农村基层组织力和社会互助精神的集中检验。
在泥泞的田野上,在临时的晒场上,在昼夜不停的烘干中心里,农民、干部、志愿者和企业共同守护的,不仅是当年的收成,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农民对土地的信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