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时分的平壤,雨水浸透了金日成广场。探照灯下,士兵们的脚步声与雨声交织成肃杀的节奏。十一轴二十二轮的巨型发射车缓缓驶过积水路面,溅起阵阵水花——车上搭载的正是27米长的“火星-20”洲际弹道导弹。
这款被称为“最具威力”的核武器,射程足以覆盖美国本土任何城市。
![]()
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主席、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等出席阅兵式,而中方派出了“政府首脑级”高规格代表团。金正恩借着这场雨夜里的“导弹秀”,向美国传递明确信号:想谈可以,但必须先承认朝鲜的核地位。
午夜阅兵:雨水中的钢铁洪流
朝鲜这次阅兵选在湿冷的半夜开场,从午夜一直持续到凌晨。这已是朝鲜连续几次选择在夜间举行阅兵活动,灯光照着钢铁装备,比白天看着更有威慑力。
![]()
雨水不仅没有阻碍阅兵式的进行,反而增添了现场的战地氛围。士兵们穿着雨衣齐步行走,导弹车在积水里碾出水花,活像一场精心编排的“雨中威慑秀”。
韩国情报部门早已绷紧了弦,之前就放话“看见平壤街上好多人、好多装备在动”,连“会在晚上办”都猜中了。对于朝鲜阅兵的套路,各方都已十分熟悉。但这一次的规模却远超以往,从筹备规模、设备部署和参与人员数量来看,本次阅兵可能创下朝鲜历史新高。
朝鲜通过大规模阅兵,意在强化国内民众对劳动党的认同和支持,彰显国家团结与纪律。结合劳动党成立80周年的重大纪念日,阅兵成为政治仪式与国家宣传的重要载体。
![]()
阅兵的压轴戏是“火星-20”洲际弹道导弹的亮相。这款导弹一亮相,就引发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呼,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火星-20”是一种洲际弹道导弹,其弹体约有27米长,相当于3辆小轿车连起来的长度,装在11个轮子的大卡车上,外观十分敦实。 此前朝鲜也拥有能够打击美国本土的导弹,但要么使用液体燃料,要么射程存在限制,而“火星-20”则直接弥补了这些短板。
该导弹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其“分身”能力——携带的核弹头可以分解成好几个,一次攻击多个目标,使美韩的反导系统难以拦截。这一能力大大增强了朝鲜的核威慑力。
![]()
朝鲜官方媒体此前曾报道,金正恩了解了最新型固体燃料发动机的试验结果,该型发动机计划用于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火星-20”型。这表明朝鲜正在持续推进其导弹技术的进步。
除了“火星-20”这一重头戏,朝鲜还展示了一系列新式武器,形成了全方位的打击体系。有能打击关岛美军基地的导弹,飞行速度快且能变轨,使美韩的反导系统难以捕捉。
还有射程1000公里的短程导弹,专门针对韩国和驻韩美军的基地。甚至出现了“超大号火箭炮”,能对400公里内的机场、港口进行饱和攻击。
![]()
陆军装备方面,朝鲜展示了新型“天马”-2坦克。这款坦克与俄罗斯制造的T-14“阿玛塔”主战坦克相似,炮塔上装备了主动防护系统,可以对抗来袭的空中威胁。
与朝鲜以往基于T-62坦克的“天马”号系列坦克相比,“天马”-2的性能实现了飞跃。它很可能旨在应对韩国的K2“黑豹”坦克,后者被视为当今世界上最好的主战坦克之一。
![]()
这些装备看似“接地气”,其实都是朝鲜从俄乌冲突中学习的经验——不需要过于复杂的系统,专门打击美韩的“软肋”,如雷达站、机场跑道等目标,成本低且实用。
大国博弈:中俄捧场与美韩应对
这次阅兵的国际关注度主要来自东北亚及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俄罗斯派梅德韦杰夫出席阅兵式,表明两国关系已进入新阶段。
![]()
梅德韦杰夫
而中方派出“政府首脑级”高规格代表团对朝鲜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友好访问,这一外交举动远超外界预期。与普京仅派梅德韦杰夫代为出席形成鲜明对比,中方的“顶格”出击为朝鲜外交舞台增添看点。
朝鲜通过此次阅兵式旨在向外界传递其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面对美日韩联盟日益紧密和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等变量,朝鲜选择主动出击,希望通过展示军力和强化大国关系来打破长期外交孤立。
中俄对朝鲜的支持方式各有侧重,形成互补态势。俄罗斯更多提供“硬实力”支援,而中国则给予“政治背书”,这种分工使朝鲜获得了难得的“双保险”国际支撑。
![]()
金正恩在阅兵式上明确表达了朝鲜的立场:“想谈可以,但你得先承认我有核武器”。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别再跟我扯‘弃核’那套,我手里有导弹,你得跟我平等对话”。
这一立场源于朝鲜长期的安全焦虑。朝鲜认为伊拉克和利比亚正是由于放弃了核武器,才使得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能够顺利地颠覆其政权。只要美国不放弃敌视政策,朝鲜就不会轻易放弃核武器开发。
朝鲜将其核武器视为防止美国颠覆和军事入侵的必备条件。 朝鲜领导层对国际形势研究得非常透彻,尤其是美国在核问题上的政策。朝鲜注意到美国最终接受了印度、巴基斯坦等核武器拥有国的事实,看准了这个趋势。
![]()
这次阅兵展示的武器系统,都是冲着“跟美国长期打交道”准备的。朝鲜的导弹,无论是飞得快、能变轨还是能分身,都是为了突破美韩的导弹防御系统。金正恩的战略很清晰:手中的“硬家伙”越厉害,美国才越可能坐下来承认朝鲜的“核身份”。
半岛未来:安全困境与出路
朝鲜此次阅兵将进一步改变东北亚的力量平衡,对韩国国家安全形成压力。韩美方面对此高度关注,韩国军方整晚都在盯着屏幕监测,记录导弹型号、清点装备数量,却只能干着急。
![]()
朝核危机的爆发和半岛安全僵局难解的残酷现实揭示了一个安全困境:任何以牺牲别国安全为代价追求自身绝对安全的行为,只会加重各方的安全困境,招致更大的不安全感。
朝鲜在军事上的举动刺激美韩采取更激进强硬的应对措施,导致半岛紧张态势愈演愈烈,陷入恶性循环。
朝鲜半岛问题的症结在于朝美关系僵持不下,矛盾难解。美国政府固守对朝敌视政策,忽视朝鲜合理安全关切,坚持对朝制裁和武力威胁,令朝鲜深陷安全焦虑。
![]()
面对美韩同盟强大的军事压力,朝鲜选择了“拥核自保”的强硬对抗路线。
若半岛地区局势失控,出现擦枪走火等流血冲突事件,绝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武力威慑和阵营对抗不是出路所在,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利益攸关方重回谈判桌,政治解决朝鲜半岛问题。
阅兵结束后,东北亚的气氛更加微妙。美国和韩国面临两难选择:不承认朝鲜的核地位,朝鲜的导弹却能打到美国;承认吧,又怕其他国家效仿。
![]()
朝鲜的导弹技术仍在进步。从液体燃料到固体燃料,从单弹头到分导式多弹头,朝鲜的核威慑力量正变得越来越可靠。
金正恩在雨中的这场阅兵,既是一场国内政治仪式,更是朝鲜在全球地缘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信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