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深秋的北京,一位白发将军在晨光里攥着报纸,粟裕的手指停在标题上,“刘畴西是叛徒”,这名字一出来,他眉头就拧紧了,转身抓起钢笔,没怎么想就写下,“此文不实,速报中办”,秘书接过去时看见,将军的脸色沉得不像平常。
![]()
二十天后,信到了中南海,谁也没料到,这张发黄的纸,会惹出几个月的档案清查,外面开始问,当年红十军团垮了,当军团长的刘畴西有没有担起责任,为什么粟裕会这么较真。
![]()
1934年冬天,皖南山区的风里带着硝烟,六千红军被王耀武的部队逼得没路可走,粟裕和刘畴西站在谭家桥高处,眼前是敌军一个补充旅,寻淮洲说打快点,刘畴西却非要用刚编来的本地兵打头阵,他说我的兵我了解,枪一响,那些没练透的战士在平地上倒下,一千多人没了,粟裕第一次冲刘畴西摇了摇头。
![]()
一个月后,撤退路上矛盾更明显了,粟裕说轻装快走,刘畴西却三次下令歇脚,战士们实在撑不住了,他硬是停在雪地里不动,方志敏赶来催,粟裕只说了一句,得赶紧走,没人料到,这竟是他们见的最后一面,四天后,敌人合围,方志敏被抓,刘畴西最后在牢里开了枪。
![]()
指挥失误是失误,叛变完全是冤枉,粟裕晚年总这么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反复查过档案,确认刘畴西一句机密都没说,可1980年那篇文章一出来,就像一根钉子扎在他心上,刘家后人等着烈士证明拿抚恤金,可谁愿意跟叛徒的家人来往呢。
![]()
最终文件下来时,粟裕正看着院里的雪,他叫人把补助金赶紧转给刘家,对记者一句话也没说,老警卫员记得,那天将军没碰公文,一个人在雪地里走了半宿,他大概想起了一九三五年那个清晨,刘畴西在刑场上最后喊的那句革命终会胜利,那时候的子弹,可不管谁对谁错。
如今翻开烈士名录,刘畴西的名字还是那几个字,可那封1980年的信,让这事多了一层意思,有些真相,得用一辈子去弄清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