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道:
“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德行不够的人,就算吃仙丹也难长寿。
说白了,人心要正,要善,要定,如此自己才能心静。
而心静,才是真正在养命。
毕竟,心是身的君主,心若不安,不正,身必受累,受苦。
可以说,养心不是闲着无事,更不是没事找事,而是在静养生命之根本。
心宽病自退,气和身康健
其实,人的心里一旦宽敞了,病痛自然就少了。
就像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的时候,每日最大的工作就是焚香静坐。
他在《不出门》中写道:“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其实,心宽的人,病自然会少更多。
事实上,那些内心足够宽敞,为人足够豁达的人。
他们在现实里也是没有多少烦恼,甚至会变得越来越淡定自如。
对于他们来说,心平气和,内心柔和,自然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平静和美好。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可以说,人的心境一旦长时间处于平和的状态,气血上自然是通畅的。
正所谓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所以,放宽心态,保持心静,日子好了,身体也跟着健康了。
心定智慧生,事来能从容
心里安定的人,其实是更有力量的。
实际上,内心平静的人,智慧也会更多。
最终才能应对万变,收获更多的美好。
其实,那些能做到每天静坐养心的人,慢慢地处事起来也会越来越沉稳。
正所谓事缓则圆,急则生变。
遇到问题,心静心定,放宽心态,不去强求。
如此,让心静下来,不要着急,甚至还要让自己刻意慢下来。
最终,自己才能行稳致远。
就像诸葛亮说的:“非宁静无以致远。”
其实,人心定了,智慧自然就来了。
甚至,一个越是心平气和的人,越有能耐不说,也的确会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为坦然。
心善福自至,德全寿绵长
心地善良,是最好的养生。
虽然有些人并不这么认为,其实为人处事上足够善良的人,行得正坐得端。
如此,内心坦坦荡荡,问心无愧,自然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让自己稳得住。
《寿世保元》中有这样一句话:“善养寿者,以德为先。”
有德行的人,以及善良的人,往往更长寿。
《周易》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人在行善积德,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积累福寿的资本。
人生中,一个人的养心,其实是最高明的养生。
所以,每天留下片刻时光,让自己静坐、读书、品茶。
最终,让心回归安宁,让气得以平和。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
养好了这颗心,就养住了这条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