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时节悄然进入深秋,《八月怕二十一》这句老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它不仅是对气候、农事的精确把脉,更蕴含着祖辈对生活的智慧和养生之道。今天是农历八月二十一,你知道今儿的习俗与讲究吗?吃哪三样、忌做什么?老传统虽简单,却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与运势。本文带你系统了解八月二十一的风俗与养生,吃出好运,避开疾病,让秋季幸福安康不缺席。
![]()
“八月怕二十一”,并非危言耸听。进入晚秋,冷热交替、气温骤降,身体最易受损,不慎贪凉就容易引发感冒、肠胃病等时令病痛。对农人来说,这段时间,土地管理和收获同样关键;对家人来说,秋养和“顺气化痰、润肺养胃”的饮食更为紧要。这句老话,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做好饮食和起居的调整,迎接秋冬的挑战。
![]()
民间认为,八月二十一这天,“吃三样”能助你安然过秋。这三样不是随便乱选,每一样都寓意深远,滋养着秋天的身体和心灵。
百合,自古被视为润肺佳品。它富含蛋白质、磷、铁、微量元素,对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养阴有独特效果。秋天干燥,易上火、易躁动,百合起到降火舒心、改善睡眠、安抚情绪的作用。
![]()
推荐食谱:西芹拌百合
材料:鲜百合、西芹、大蒜、香醋、食盐、鸡精、香油
做法简述:
西芹斜切后用热水焯一下,百合泡发或用新鲜百合直接入锅;
捞出沥水,混合大蒜末、醋、盐、鸡精搅拌;
最后淋上一点香油,拌匀即成清爽素菜。
营养解读:纤维丰富,清热养心,低脂高营养,是秋季养生的好搭档。
百合配西芹,不仅清爽可口,还寓意事事顺心、健康长寿。
![]()
中国有句老话“冬吃萝卜赛人参”,到了秋天,萝卜正当季。青萝卜、白萝卜维生素C和钙含量高,有助于消化、通气、滋养肠胃,还能提高抵抗力,预防秋燥。
![]()
推荐食谱:青萝卜炖大骨汤
材料:猪大骨、青萝卜、葱姜、盐、胡椒粉
做法简述:
猪骨焯水后捞出,加入足量清水、葱姜炖至汤色奶白;
换青萝卜切块后下锅继续炖煮,萝卜软熟;
加盐、胡椒调味即可。
营养解读:萝卜消腻顺气,骨汤补钙强体,两者互补,既温暖又滋补。
一碗热气腾腾的萝卜汤,能润肠胃又暖身,从里到外守护着家人健康。
![]()
莲藕,被誉为“秋补佳品”,药用食用价值都非常高。它不仅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还可以补血养性,预防秋燥和内出血。妇孺老少都宜食用,尤其适合体弱、秋燥患者。
![]()
推荐食谱:莲藕炖凤爪
材料:莲藕、凤爪(鸡爪)、葱姜、花椒、八角、香叶、食盐、花生油
做法简述:
凤爪剁块,莲藕去皮切条;
葱姜爆香后,凤爪煸炒,再加水炖煮;
花椒八角香叶入调料盒、投入炖锅,小火慢炖40分钟;
最后加入莲藕,汤熟后撒盐、香菜提味。
营养解读:鸡爪胶原蛋白丰富、莲藕润燥益胃,二者同炖,口感清淡滋补。
莲藕炖凤爪,不妨加点枸杞,更能补血明目。
![]()
秋天“凉风起,肠胃易受伤”,贪凉成了时令疾病的最大隐患。很多人此时还习惯贪凉,或猛喝冷饮、或穿薄衣、或睡觉盖薄被,极易着凉感冒、胃肠不适,甚至引发风湿病、消化道问题。
易感冒、腹泻:气温降低,人体免疫力下降,寒气侵体易诱发呼吸道、消化道疾病。
肠胃病加重:凉水、冷藏食物会刺激肠胃,引发疼痛、消化不良。
关节疼:温差大湿气重,风寒易侵关节。
增减衣物,切忌着急换冷;
饮食宜温补,避免冷食和冰饮;
晚上睡觉盖好被子,尤其注意孩子和老人;
运动后注意防风,别穿着汗湿的衣服吹风。
正确的养生观,是“顺应天时,防微杜渐”,让身体在秋凉时节更安然无恙。
![]()
节气轮转,“八月怕二十一”的习俗提醒我们:顺应时令、重视饮食和起居的变化,才能安然渡秋。从百合、西芹拌菜到青萝卜大骨汤、莲藕炖凤爪,都体现了中国人朴实的养生理念。远离贪凉的陋习,就是护住家人的健康与幸福。
今儿吃好三样菜、管住一件忌事,便是给予家人最好的关爱;用舌尖上的仪式感,唤醒秋天的团圆与美满。让这一日不只是普通的时令节点,而成为家庭幸福安康的起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