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年鏖战,中国没有退路,只有较量;没有侥幸,只有实力。冲锋号已经吹响——这是一场属于中国的战略反攻。
中美贸易战开打近8年,美国原以为能一锤定音,把中方摁在地上摩擦。结果呢?就像八年抗战一样,中国越战越勇,由防御、相持到战略反攻。如今反攻冲锋号已经吹响!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一口气甩出六份公告,稀土、电池、超硬材料,全都上了出口管制清单。
新规尤其对军事用途作出严格限制,对境外军事用户的出口申请“原则上不予许可”;此外,最终用途为研发、生产14奈米及以下逻辑芯片,或256层及以上储存芯片,以及制造上述制程半导体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与材料,或研发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人工智能之出口申请,将采“逐案审核”。
另一份则对稀土技术出口作出限制。新规覆盖含有0.1%及以上中国重稀土成分的、由外国制造的稀土磁体和部分半导体材料,以及使用原产于中国的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技术在境外生产的所列物项。公告一部分立即生效,另一部分将于12月1日生效。
![]()
美国公司用中国稀土生产的保温瓶
公告还提醒出口经营者“应当加强合规意识,了解拟出口货物、技术和服务的性能指标、主要用途等,确定其是否属于两用物项”,并提醒在无法判断的情况下可向商务部提出咨询。
另外,中国交通运输部10月10日发布公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 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 国务院 批准,自2025年10月14日起,我国将对符合以下条件的美国船舶收取 特别港务费 :
征收范围:1、美国企业、组织或个人直接拥有或运营的船舶; 2、美国企业、组织或个人直接或间接持有25%及以上股权(表决权、董事会席位)的企业、组织拥有或运营的船舶;
3、悬挂美国国旗的船舶;
4、在美国建造的船舶。
![]()
收费标准采取分阶段阶梯式上升方案。自2025年10月14日起,按每净吨400元人民币计收;随后在2026年4月17日增至640元;2027年4月17日增至880元;最终至2028年4月17日提高至1120元,四年间提升近三倍。这还没完,中国商务部于2025年10月9日宣布将14家外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主要涉及以下企业:
- 反无人机技术公司(Dedrone by Axon)
- 迪杰恩技术公司(DZYNE Technologies)
- 埃比特系统美国分公司(Elbit Systems of America, LLC)
- 伊比鲁斯公司(Epirus, Inc.)
- 宇航环境公司(AeroVironment, Inc.)
- Exelis公司(Exelis Inc.)
- 联合技术系统运营公司(Alliant Techsystems Operations LLC)
- 贝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BAE Systems, Inc.)
- Teledyne FLIR公司(Teledyne FLIR, LLC)
- VSE公司(VSE Corporation)
- 立方全球防务公司(Cubic Global Defense)
- Recorded Future公司(Recorded Future, Inc.)
- 哈利法克斯国际安全论坛(Halifax International Security Forum)
- TechInsights公司(TechInsights Inc.)及其分支机构,包括:
- TechInsights Inc.
- TechInsights Europe Limited
- TechInsights Europe Sp zo.o
- TechInsights Japan KK
- TechInsights USA Inc.
被列入清单的实体将面临以下限制:禁止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禁止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禁止中国境内组织、个人与其实施交易、合作,尤其是数据传输和敏感信息提供。
同样在10月10日,高通公司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立案调查。
大家还记得上个月,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英伟达展开进一步反垄断调查,指控其违反收购迈络思时附加的限制性条件,涉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捆绑销售等行为。
另据路透社引述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根据知情人士的说法,中国海关官员近几周被调动到全国主要港口,对半导体货物进行严格检查。
启动这些检查的目的,是要确保本土企业按照监管机构的指示,停止购买面向中国的英伟达晶片。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这一连串的出拳是不是有点令人眼花缭乱!
![]()
当然,美国那边也没闲着,据观察者网引述路透当地时间10月9日报导,特朗普政府当天威胁要禁止中国航空公司在执飞往返美国的航班时飞越俄罗斯领空,美方宣称,过去的政策使美国航空公司处于不利地位。目前,美国交通部给予中国航司两天时间对该命令作出回应,并放话称,最终命令最早可能于今年11月生效。看来,美国招数已尽,工具箱里实在拿不出像样的物件出来,只能拿别人家的领空来做自己的筹码了。
当初特朗普掀起关税战,信心满满,口号震天响。那时候白宫认为,只要对中国加税,美国制造业就能“回家”,美国工人就能重新就业,世界工厂的地位会从深圳搬回底特律。可现实狠狠地给他上了一课。
高关税没有带回制造业,只带来了通胀和混乱。
美国的中小企业被迫承担高昂的进口成本,消费者钱包被掏空;农产品出口锐减,连传统支持特朗普的农业州也开始叫苦。美国大豆协会的报告显示,自2018年贸易战爆发后,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比例一度从28%暴跌至11%,至今仍未恢复。美国农民的诉求很简单:“我们不要补贴,我们要市场。”
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发文说:“我国大豆种植户正遭受损失,因为中国仅仅出于‘谈判’原因不购买美国大豆。”
特朗普表示,预计在本月底与中国领导人会晤后,中方将恢复购买美国大豆。然而,白宫官员警告,在联邦政府仍关门的情况下,对受困农民的补贴方案将被延后。
纵观特朗普贸易战策略,呈现出先硬后软的反复态势,谈判过程中多次变招,但其底线和条件模糊不清,难以突破中方防线,反被中国的反制措施制约,显示其更多是在政治现实中求得妥协,而非纯粹的高明战略家。
![]()
贸易战初期,中国的反制清单就有讲究。它重点打击美国农产品、能源出口,却避免伤到自己国内产业链。稀土、锂电池、光伏、航运等领域,中国一直保留“终极筹码”,以备不时之需。如今,这些筹码一个个亮出,效果立竿见影。。
此后,中国进一步由精准反制转向全面对等反制,同步提高关税幅度,并推出更多有力回应,成功在战略抗衡中构建出动态平衡。
这一系列举措使美方在关税博弈中渐陷被动,最终推动双方重回谈判轨道,彰显出中国经济所具有的强大韧性,以及政府在复杂局面下的战略定力。保持外贸渠道畅通、推动市场结构多元化,并持续推进科技自主与产业升级——这些举措共同构筑起中国应对全球挑战的坚固屏障。
几年过去,连美国商会都不得不承认:脱钩的代价“巨大、无法承受”。他们在报告里警告政府——若继续走对抗路线,美国将面临供应链断裂、企业竞争力下降、国际信任流失的三重打击。这不是中国说的,是美国人自己说的。
![]()
近日中国的全面反攻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到“科技自立自强”,从芯片国产替代到新能源产业链崛起,中国的科技体系已经从“防守反击”转为“主动出击”。
在芯片领域,华为、阿里、寒武纪、沐曦等公司已经形成完整布局。阿里最新推出的AI芯片性能接近英伟达H20,但能耗更低;华为则推出了号称史上最强芯片,并宣称三年内全面挑战英伟达。这也是中国连出重拳的底气所在。
英伟达老板黄仁勋在播客中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在芯片开发上,只比美国落后几纳秒。”这不是恭维,而是焦虑,因为他明白,市场不等人。如果美国继续封锁,那些被拒之门外的中国公司,就会在封锁中长出自己的翅膀。
![]()
贸易战打到今天,美国发现一个尴尬的现实——中国不仅没有衰退,反而在新能源、储能、电动车等领域形成了“全球产业主导权”。
以新能源为例。2008年时,中国还只是西方的“学徒”;2025年,中国已经成了“师傅”。风能、太阳能、电动车三大产业链,几乎被中国垄断。敦煌的光热电站、宁德的电池工厂、比亚迪的出口长龙——这一切,都是实打实的工业力量。
![]()
中国光热发电黑科技:全球首个"双塔一机"电站震撼亮相!
更讽刺的是,当年欧洲慷慨地转让清洁能源技术,以为能“带动中国变革”,结果十年后,中国用同样的技术把欧洲企业逼到破产。德国的光伏产业几乎全军覆没,法国的核电技术被中国追平。今天的“能源领导权”,已经易手。
美国最近新出的“港口费”政策,自10月14日起,美国对中国建造、运营或拥有的船舶征收额外港口费。
航运体系是全球的,成本不是一个国家能独吞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船队、最强的造船能力和最完整的港口体系。美国要加税,最终买单的还是美国进口商、美国消费者。中国反手修订《国际海运条例》,新增反制条款——谁敢搞歧视性收费,中国就加倍奉还。
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被动应战的角色。无论是航运规则、数字贸易标准,还是出口许可制度,中国都能说得上话。特别是稀土、石墨、锂电池出口的管制政策,实际上在重塑全球供应链结构。
![]()
从稀土到芯片,从航线到AI,美国的动作越来越急,越来越碎。特朗普政府威胁要禁止中国航班飞越俄罗斯领空,结果引发欧洲航司集体反弹——因为那样一来,所有人的飞行时间都要多两个小时、成本暴增。美国本想“掐别人”,结果先掐了自己。
这种焦虑的根源,在于美国的“霸权惯性”。他们仍旧以为,世界可以由自己定义标准、自己发牌。但现实是,今天的中国,不但有牌,还能造牌。美国的单边制裁,正在逼迫越来越多国家选择“去美元化”、“多元供应链”、“去美国化”。这股力量,不再是中国一国之力,而是全球对单极秩序的反弹。
贸易战打到现在,已经不是“谁制裁谁”的问题,而是“谁还能主导全球经济议程”的问题。而中国,显然已经在掌握话语权。
从2018到2025,这场看似漫长的贸易战,其实已经进入战略反攻期。美国靠的是政治操作,中国靠的是系统力量。美国的政策在摇摆,中国的步伐在扎根。
今天,中国的反攻不是靠咆哮赢的,而是靠时间和智慧。美国越焦虑,中国越冷静;美国越封锁,中国越创新;美国越自闭,中国越开放。这种力量的转换,已经在悄悄完成。
中国不再是那个被动承受关税压力的“世界工厂”,而是一个在风口浪尖上稳步反攻的科技强国和规则制定者。
当冲锋号吹响的那一刻,这场贸易战的真正赢家,其实早已诞生。
中国,终将在贸易战中胜出。
防失联,加备用号《经天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