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石油公司连续三个月用人民币完成俄罗斯原油付款。
俄罗斯石油卖家将此视作简化与印度买家交易的机会,这可和2023年印度政府抗拒人民币结算导致7批俄油滞留港口的僵局差别天翻地覆。
这场围绕石油结算货币的博弈,不仅暴露了卢比国际化的尴尬困境,更凸显了人民币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崛起势能,成为观察多极货币体系成型的重要窗口。
印度石油公司的财务系统里新增了一条特殊的指令,将卢比先兑换为港币,再转入人民币账户支付给俄罗斯石油贸易商。
这一暂停近两年的操作模式正式重启,标志着印度国有资本对人民币结算的官方认可。
据路透社披露,此次重启覆盖了三船合计超200万桶的俄罗斯乌拉尔原油,交易采用 "美元定价、人民币支付" 的特殊机制。
![]()
俄方以每桶欧盟价格上限为基准定价,印度则按实时汇率支付等值人民币。
这一安排看似复杂,实则是多方妥协的最优解。对俄罗斯而言,直接收取人民币避免了此前迪拉姆结算中 2%-3% 的汇兑损失,资金可通过CIPS系统当日兑换为卢布入账。
![]()
对印度而言,此举换来了俄方扩大供应的承诺!
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计划对印供油175万至180万桶,占印度进口份额将从35%提升至40%。更关键的是,折扣俄油带来的成本优势难以替代。
乌拉尔原油每桶较布伦特原油便宜20美元,仅2024年就为印度节省外汇支出170亿美元,相当于其全年铁路基建预算的八成。
![]()
与国有炼油商的被动跟进不同,印度私营企业早已适应人民币结算模式。
2023 年中印关系紧张期间,信实工业等私营炼油商便通过自有渠道兑换人民币付款,这种 "盈亏自负" 的灵活策略使其获得了更稳定的俄油供应。
俄罗斯对人民币结算的坚持是西方制裁下的生存选择与战略布局的双重结果。
![]()
自2022年被踢出SWIFT系统后,俄罗斯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遭冻结,美元、欧元结算通道基本瘫痪,寻找替代货币成为当务之急。
美元虽为国际石油贸易通用货币,但存在致命的制裁风险。2025年美国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50% 关税。
阿联酋迪拉姆曾作为折中方案但需通过美元二次兑换,银行手续费与汇率波动使俄方每年损失超 10 亿美元。
相比之下人民币的优势愈发突出,截至2024年底,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市场占比35%,远且可通过上海、香港市场自由兑换为工业设备、芯片等俄方急需物资。
作为原油进口依赖度高达 85% 的国家,印度的能源安全直接关系到通胀稳定与制造业竞争力。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原油进口成本同比下降12%,其中俄罗斯原油的贡献占比超 70%。
![]()
若拒绝人民币结算导致俄油供应缩减,印度需转购中东原油,不仅要承担每桶高出20美元的价格,还需花费五年时间改造炼油设备,总成本将飙升 27%。
中印关系的缓和也为货币妥协提供了政治基础。2025年10月,印度驻华大使馆宣布,直航将于 10 月底前恢复,首条航线为加尔各答至广州。
![]()
特朗普政府以 "制裁规避" 为由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 50% 关税,却回避自身仍从俄罗斯进口35亿美元铀、钯等物资的事实。
印度顺势联合巴西等金砖国家呼吁建立公正国际经济秩序,在能源采购问题上摆出 "主权不容干涉" 的强硬姿态。这种战略自主倾向,使其在货币选择上获得了更大空间。
俄印石油贸易的货币转向,是全球去美元化浪潮的生动注脚。
长期以来,美元在全球原油交易中占据 80% 以上份额,但这一格局正被地缘冲突与制裁倒逼改写
俄印石油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转折,标志着人民币已从 "双边结算货币" 向 "多边储备货币" 加速转型,为全球能源贸易提供了美元之外的可行选项。
对于印度而言,此次妥协既是对自身经济短板的清醒认知,也是战略自主外交的重要实践。
未来,若中印关系持续缓和、俄油供应保持稳定,人民币在印俄贸易中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而这一进程本身,正是多极货币体系取代单极霸权的生动缩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