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南京的综合交通将形成怎样的阵容?
昨天,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披露的《南京市国土空间综合交通规划(2021-2035)草案公示》直指:到2035年南京将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
亮点,抢先看:
① 形成“123”交通出行圈,1小时通达南京都市圈各中心城市、2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
② 全面构建15分钟居民生活圈、5分钟老幼生活圈;
③地铁18号线、南京北站、24处27条过江通道、7处机场等高关注度的交通项目,也出现在公示中。
接下来,锐评君选取一些重点规划和项目,展开说说。
地铁18号线
在规划草案公示中,南京地铁18号线的重要作用,是丰富空港枢纽的地铁线路。
![]()
地铁18号线,最早于2019年启动前期规划,这是一条连接南京北站、南京南站和禄口国际机场的“穿心”大线,未来还将与多条城市/城际轨道实现换乘。
![]()
站点仅供参考,以官方最终公示为准
早在2023年8月,18号线用地控制规划已发布招标并完成了中标,但截至目前,这条地铁仍在规划阶段。
今年7月底,南京地铁集团在回复网友咨询时表示: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其建设难度大,工期长且投资巨大,须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综合城市发展及财力等情况,排定建设时序,报经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批准后有序开展建设。
目前,地铁18号线正在开展各项前期方案研究工作,南京地铁将根据沿线客流预测、区域发展规划等情况统筹研究,科学合理排定建设时序,更好服务市民出行。
![]()
我们知道,南京整体呈南北狭长的空间格局,抛开城市快速路不谈,串起南京北站、南京南站、禄口机场三大枢纽的地铁18号线若能尽快推进建设并投用,对提高高铁、机场枢纽,各行政区的互动效率,加强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的链接,具有重要意义。
新鲜出炉的南京综合交通2035规划,虽然没有明确18号线的建成节点,但也算重申了该线路的重要性。若以规划的2035年为时间参照,10年内可期。
南京北站
根据规划,到2035年,南京将实打实提升广域联通的铁路枢纽,形成三主七辅的客运站格局。
既有南京南站、南京站之外,南京北站,是三主的重要构成。
![]()
公开信息显示,南京北站选址于江北新区林场地区,南倚老山,北临朱家山河,距离江北主城中心约10公里,距离江南新街口中心约18公里,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50公里。
![]()
站房工程地上共有4层,自下至上分别为地面换乘层、国铁出站层、站台层、高架候车层;地下共有2层,分别是地铁站厅层、地铁站台层,总建筑规模69万平方米。
![]()
站房造型采用“扬子江头、金陵花开”设计理念,采用四面进站形式,俯瞰造型形似一朵绽放的梅花,又有山水起伏的弧形设计,颇具南京城市文化元素,建成后将成为南京新地标。
![]()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北站是南京唯一集高铁、城际、普速铁路为一体的铁路枢纽,具备全向发车能力,站场设3场16台30线,规模超过南京站与南京南站。
该工程于2024年9月13日正式开工,今年8月,南京发布透露了建成节点:南京北站预计2027年10月跟北沿江高铁同步建成启用,届时将成为连接江苏、安徽及长江沿线城市的重要交通节点。
过江通道
草案公示显示,支撑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和双主城拥江发展等多重需要,南京规划建设铁路、公路、轨道交通、快速道路等各类过江通道24处27条,远景预控通道1处,规划夹江通道3条。
![]()
具体来看:
已投用的,有长江大桥(铁路+道路)、大胜关铁路长江大桥、大胜关长江大桥、江心洲长江大桥、应天大街长江隧道、定淮门长江隧道、燕子矶长江隧道、八卦洲长江大桥、栖霞山长江大桥、上坝夹江大桥、宁扬长江大桥、10号线、3号线、S3号线
在建的,有上元门过江通道、九里埂夹江通道、新生圩长江大桥、建宁路长江隧道、4号线、S5号线
规划的,有锦文路过江通道、江心洲中部夹江通道、17号线、18号线、13号线、14号线、汉中西路过江通道、七乡河过江通道(铁路+道路)、龙仪过江通道
现阶段,经由已投用的过江通道衔接,南京形成了井字+三环高快路体系。
南京综合交通2035规划,明确提及高关注度的上元门过江通道、建宁路长江隧道,地铁4号线、S5号线、17号线、18号线、13号线、14号线等在建、规划过江通道。
不难预见,10年后,南京更为齐全的过江通道将为城市建设、都市圈一体化布局等带来新的动力和想象空间。
一主一辅、五个通用机场
到2035年,南京将形成“一主一辅、五个通用机场”的航空总体布局,具体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主要机场,马鞍机场为辅助机场,规划高淳定埠、溧水和凤、栖霞龙潭、浦口老山、六合龙袍5处通用机场。
至2035年,航空枢纽目标旅客年吞吐量客运8000万人次。
![]()
其中,已投用的禄口国际机场,正加快推进三期工程可研报告报批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前面提到的地铁18号线,已与禄口机场三期工程同步进行了前期规划预留。
两环两横十四射高速公路网
到2035年,南京将建设完善“两环两横十四射”都市圈骨干高速公路网,构建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推进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支撑宁镇扬、宁马滁同城化片区构建,促进南京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
至此,未来10年南京的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走向已经十分清晰。在锐评君看来,这份规划公示,传递的信息量非常大。
首先,这份规划的主要内容已纳入南京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无论是战略高度,还是规划能级都颇具权威性,实行节点和兑现程度值得期待。
其次,规划提及的航空、过江通道、地铁线路等,规划设计、建设时序等是环环相扣的。比如地铁18号线与禄口机场三期、南京北站等的联系非常紧密,这意味着这些重要工程将会整体连贯推进,未来投用后将联合释放巨大能量赋能南京。
更细微的触角中,规划体现了对民生的细致关怀,到2035年南京将形成“123交通出行圈”、“4155”时空目标,即:
南京都市圈各中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城市、全国主要城市的通达时间分别为1、2、3小时;
市域15分钟通达国省干道,中心城区15分钟通达高快速路,构建15分钟居民生活圈,居民步行5分钟公交站点可达,5分钟换乘可达,构建5分钟老幼生活圈等。
全面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同时,南京延续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特质,以交通为抓手,串起学校、商场、医院、公园等配套,让近958万常住人口真正出行便捷,体会幸福。
可以说,这份规划草案公示,为南京的未来勾勒出一幅令人振奋的大交通蓝图,这不仅是一份基础设施清单,也是南京从城市枢纽到全球节点的能级跃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