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汇区妇联日前以14家“家+书屋”为载体,因地制宜,积极链接多方资源,通过公益配送市级、区级的科技类课程,将AI启蒙、工程实践、科学讲座等优质内容送到广大亲子家庭身边,不仅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融科技与人文于一体的学习体验,更推动“家+书屋”成为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在社区、家庭的生动延伸和有效触角,有力推动了家庭正能量的传播与家庭未来希望的培育。
在宋庆龄文化空间和交大书院,“AI小创客入门——文字识别”课程吸引了众多孩子与家长共同参与。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图像识别的基本原理,完成小程序编写,体验人工智能如何“读懂”文字。一位参与课程的孩子表示:“原来手机识别文字不是魔法,而是科学。我也能做出会认字的小程序。”
这样的课程不仅让孩子初步掌握了AI技术逻辑,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许多家长反馈称,孩子在课后开始主动关注科技新闻,甚至尝试用编程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
孩子们参与“AI小创客入门——文字识别”课程
除AI课程外,“逐梦苍穹工程师”课程在徐家汇书院和宋庆龄文化空间陆续开展,通过引导孩子们动手制作简易航天模型,理解空气动力学与工程结构等基本知识,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互动交流能力,还在兴趣启蒙中强化了科普性和思考力。“未来也许电线会消失”这一充满想象力的主题,在陇上书店、徐家汇书院和万科灯塔城市书房分别推出,通过无线电力传输的实验,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科技如何改变生活。
在西岸美术馆举办的摄影课程,则融合科技与艺术,教会孩子们如何运用数码设备捕捉光影、表达视角,其中不少孩子的作品都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与审美意识。
![]()
孩子们参与“逐梦苍穹工程师”课程
市级科技创新课程的配送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和兴趣,区级课程也通过配送多样化的通识类讲座课程,推动孩子们对于科技知识的系统化了解和学习。其中,牧云记书店的配送课程“人工智能通识课”,以互动讲座的形式介绍AI的发展历程与伦理思考,引发孩子们对技术与人性的深层思考。宋庆龄文化空间通过“化学元素与中国:从青铜器到航天器”科普讲座,将科学知识与中华文明发展史巧妙结合,激发了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科学兴趣。
徐汇区妇联“家+书屋”项目依托实体书店与文化空间,将科技教育植入日常阅读场景中,打破传统教室边界,让学习在轻松、开放的氛围中自然发生。徐家汇书院、陇上书店、新华博库等场所,不仅是知识的储存地,更成为家庭教育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枢纽。这些课程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探索与创新的种子。
记者:李梦婷
编辑:罗时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